消保委踢爆手机流量乱象 流量莫名其妙被偷
近日,由上海消保委提起的一起公益诉讼案正式被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这次公益诉讼分别以“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和“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为被告。诉讼的理由是,上海消保委认为,这些手机厂商的行为侵害了众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必要通过公益诉讼的方式,纠正此类不合理做法。
上海消保委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此前做的一次对比试验,那么这次试验到底是怎么做的,又得出了哪些详细结论呢?来看记者的调查。
【背景】
手机流量投诉不断增多
手机用户主动上网,自然会产生流量。可是,是不是所有的手机都是在用户主动上网的情况下才产生流量呢?换句话说,智能手机在用户没有使用的情况下,会不会“偷跑”流量?
由于近期消费者针对手机在没有使用状态的情况下产生流量的投诉不断增多,所以上海消保委决定,对智能手机进行一次针对性的对比试验,结果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
“为了保证对比试验的公正性,并让试验结果与用户体验一致,上海市消保委在购买手机样品时,颇费了一番心思。”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宁海说,这次比较实验的样品是从各大运营商,也就是向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的营业厅去购买手机,还有就是到家电的专卖店购买手机。
据了解,这次一共购买了20款用于试验的样品,其中不仅包括苹果、三星等国际知名品牌手机,还有华为、中兴、小米、OPPO等国产品牌的主要产品。从这20款样品中,选出10款进行模拟检测,这10款手机的品牌分别为海信、步步高、金立、小辣椒、三星、华为、联想、索尼、诺基亚和苹果。
记者注意到,这10款手机中,有5款为运营商的定制机,其中华为、索尼是中国移动的定制机,诺基亚、小辣椒是中国联通的定制机,海信是中国电信的定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