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地区成创新引领龙头 带动发展培育经济新动能
以中心地区带动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培育经济新动能的主要方向。记者从多个部门了解到,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为主,我国部署了多批国家大数据中心、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今后几年有望陆续开花结果。
专家表示,未来创新引领的龙头将主要由区域中心城市承担,该战略将推动形成若干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区域经济模式和形态,进而对经济发展现有空间布局进行优化。
根据国家发改委此前公布的任务清单,今年加快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对信息、民用空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持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建成一批产业创新中心,构建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体系。在重大创新领域启动组建国家实验室,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北京、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等。
记者了解到,这些部署正在加速落地。以全国大数据中心建设为例,根据权威部门部署,我国已经制定了比较完善的计划,其中包括在北京、贵州、内蒙古建设三大全国性大数据基地,将为全国大数据应用提供基础性服务;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南京、武汉、成都、西安8个城市建设全国大数据节点城市,这些城市互相形成网状结构,共同为未来的全国性大数据应用提供支持和保障。
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目前北京、贵州、内蒙古三地的全国大数据中心基地建设已经启动,相应的数据存储中心等基础设施已具备运营能力;8个节点城市的建设也已于2016年年末陆续展开。根据工信部部署,以及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工作安排,上述节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在“十三五”期内完成,并根据建设推进逐步展开运营。
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表示,建设全国性的大数据中心,有助于促进产业新形态不断出现,能够进一步催生个性化定制、智慧医疗、智能交通等一大批新技术、新应用和新业态。这不但会促进大数据等信息产业的发展,还将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科学和科技创新中心方面,记者获悉,北京、安徽、江苏、广东、云南等地正在研究制定各自的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方案。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透露,北京将实施知识创新中心计划,打造全球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超前部署应用基础及国际前沿技术研究,重点推进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三大科学城建设,集中力量实施脑科学研究、量子通信研究、纳米科学研究等大科学计划,形成原始创新策源地,将北京打造成世界知名的科学中心。
此外,记者从工信部了解到,我国还将建设一批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以此形成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节点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动我国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郑州、佛山、东莞、苏州等多地正在研究制定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方案。据悉,相关方案成熟后,各地会上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审议,并根据相关反馈开展后期的建设工作。根据相关指导文件要求,到2020年,要形成15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未来还要在有条件、综合实力较强的地方,建成一批省级/区域制造业创新中心,作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支撑和补充。
“为保持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需要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这其中区域中心的战略至关重要。”恒丰银行商业银行研究中心负责人吴琦表示,各地资源条件不同、发展阶段各异,需要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支撑、带动和示范作用,实现统筹协调发展。未来区域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区域中心城市的竞争,城市化进程使政策和资源进一步向区域中心城市集中。区域中心战略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政策和资源优势条件,实现迅速崛起,然后发挥中心带动作用和城市影响力,通过聚焦效应和扩散效应,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的错位协同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实现区域联动转型。
吴琦还表示,随着我国城市与区域的转型动力进入创新轨道,构建以创新型经济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就成为各区域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创新引领的龙头只能由区域中心城市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