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公司研究正文

被玩坏的再融资:调查2万亿“灰色地带”

近期A股市场的连续调整让IPO的加速承受不小的压力,然而,从资本市场的抽血角度讲,IPO已经远远不敌再融资。Wind数据显示,去年以来,新股发行共303家,总计募资金额为1845亿元,只占2万亿再融资规模的不到10%。

调查再融资灰色地带
调查再融资灰色地带

而同时,再融资市场的种种“灰色地带”的滋生也远离了其推动上市公司向好向上发展的初衷,成为少数“捞金者”的套利游戏。目前监管的重点是“一增一减”,即增加IPO供给,严管再融资。在1月19日,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表示将从严监管,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发挥好资本市场的投资和融资功能。

万亿再融资市场近日成为市场一大焦点。新华社为此三度发文,指出天量再融资叠加野蛮减持是A股两大“出血点”,并指出“监管层正在研究再融资相关政策”。

记者根据Wind数据梳理,2016年至今,上市公司通过定增、优先股、配股、可转债等再融资方式合计融资规模接近2万亿元,是同期IPO融资规模的超10倍。

而在2万亿的超大型蛋糕中,或明或暗的资金蜂拥而入,希望捞到“躺着赚钱”的定增份额,然后高价减持获取巨额回报。在业内人士看来,因为利益太大,再融资市场尤其定增滋生了不少灰色地带,甚至成为一些股东的减持利器。

2万亿再融资“偏袒”定增

再融资是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优先股、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的直接融资。但是目前市场存在一种普遍的偏袒:只认定增,不识其它。

Wind数据显示,2016年至今,上市公司实施定增的家数达到781家,总计募资总额超过1.73万亿元;而同期发行优先股的上市公司仅有8家,合计募资1623亿元;同期配股家数仅有10家,合计募资176亿元;同期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家数为90家,合计募资规模876亿元。

上述几项再融资方式合计募资规模接近2万亿元,而其中定增在所有的再融资手段中占比为86.5%,其他几种方式被明显边缘化。

从募集资金用途看,资产注入、补充流动资金、偿还银行贷款、壳资源重组、融资收购其他资产、项目融资等成为普遍的定增目的,而将融来的钱投向银行理财、偿还银行贷款等行为更是备受市场诟病。

“部分上市公司再融资确实有点贪得无厌,监管层估计是担心股市失血过多。在市场约束机制短期没有效果的情况下,加强管制无可厚非,但是长期的自我约束机制能否建立最重要,而消灭壳价值是恢复市场自我约束机制的前提条件。”1月19日,上海某中型券商并购部负责人指出。

去年以来,监管层不断对再融资收紧,对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融来的钱补充流动资金、偿还银行贷款等行为进行了限制,同时也对跨界定增、虚拟产业定增严格把关,试图把资金引导进实体经济。

“以前制度不合理,上市之后融资那么便利,不上市融资那么困难,这是人为造成的鸿沟。未来这个鸿沟将越来越窄,IPO则是重点支持的,而上市公司再融资就要打压。”1月19日,北京某大型私募投资总监对记者指出。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