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公司研究正文

大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 华夏基金股权“迷雾”重现

近日,控股大股东中信证券放弃股权优先购买权的一纸公告,让一度沉寂的华夏基金股权之争再生变数。经历了近年来扑朔迷离的股权变更,围绕华夏基金的股权,控股股东、参股股东及公司管理层此番的真实意图依然待解。

华夏基金股权迷雾重现
华夏基金股权迷雾重现

华夏基金两家参股股东决意转让总计17.8%的股权。公告显示,山东省农村经济开发投资公司(下称“山东农投”)和南方工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南方工业”)拟分别转让10%和7.8%的华夏基金股权,挂牌价合计不低于人民币42.72亿元。若最终以24亿元转让成功,山东农投5年前出资2380万元获得的10%华夏基金股权,总收益高达100倍。

不过,华夏基金控股股东中信证券近日表态放弃优先购买权。

从100%持股华夏基金到2011年51%股权“花落五家”,再到2013年两度“回购”、“增持”将持股比例增至62.2%,中信证券一直在谋求对华夏基金的绝对控股权,而此次面对优先购买权良机却选择“放弃”,个中原因何在?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尽管“公募老大”地位旁落,公募牌照价值也今非昔比,但华夏基金在业内仍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而今各股东方均不再眷恋股权,一直谋求股权激励的华夏管理层能否迎来转机?

弃“权”的玄机何在?

10月28日晚间,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连发公告,宣布放弃山东农投拟通过产权交易机构公开挂牌转让其所持有华夏基金10%股权的优先购买权。而在另一份董事会决议公告中,放弃南方工业拟转让华夏基金7.8%股权的优先购买权。

对于放弃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原因,中信证券给出的解释是——鉴于挂牌价对应华夏基金整体股权价值不低于人民币240亿元,以及转让股权后,不影响中信证券的持股比例及对华夏基金的实际控制,也不影响华夏基金的持续经营和发展,拟放弃该等股权的优先购买权,也暂不考虑增持华夏基金股权。

中信证券此次面对优先购买权良机,却选择“放弃”,多少让人有些意外。

2009年7月,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华夏基金吸收合并中信基金得到批复,公告同时明确于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将所持100%华夏基金股权比例调整到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华夏基金的股权转让“一波三折”,直到2011年10月中信证券才宣布通过挂牌方式转让华夏基金51%股权。最终,南方工业、山东农投、加拿大鲍尔集团、无锡国联和山东海丰五家股东受让股权分别为11%、10%、10%、10%和10%。

尽管华夏基金股权最终“花落五家”,但在转让过程中众潜在投资方或明或暗角力的扑朔迷离的剧情更扣人心弦。三年间,美国普信集团、高盛、大摩、苏宁电器、中石油、中金公司等都扮演过配角。

不过,华夏股权之争并没有因为上述转让落定而终止。其中,手持49%华夏股权的中信证券并不甘心控制权旁落——2013年5月、11月,中信证券曾先后两度增持华夏基金,并将持股比例提高到了62.2%。业内预测,未来不排除继续增持华夏基金股权的可能性。

不过,时隔三年后的9月19日,当山东农投发函至中信证券,拟通过产权交易机构公开挂牌转让其持有10%的华夏基金股权,请对方回复是否同意其转让前述股权且行使对前述股权的优先购买权时,中信证券却选择了“放弃”。

对于华夏基金的股权之争,从曾经的志在必得、暗中厮杀,到眼下一方欲“清盘”,一方无意“加仓”,其背后的原因何在?业内人士认为,股东方无意再眷恋华夏基金股权,除有“收割”前期财务投资成果的原因,也有近年公募基金牌照门槛降低,牌照价值褪色的因素。

以山东农投为例,五年前其出资2380万元获得的10%股权,若以24亿元转让成功,总收益高达100倍。功成身退,理由充足。不过,在表面理由之外,相关股东方的真实意图依然成谜。拟挂牌交易的17.8%股权最终花落谁家,仍引得市场各方的关注和猜疑。

“只要牌照一日存在,基金就一日不缺投资者,尤其在资产荒的当下。”华东某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负责人告诉上证报记者,华夏基金的业内地位,其股权仍被视作一种稀缺资源,这也成为众投资界人士的共识。

昨日,对于华夏基金股权转让事宜,上证报记者致电华夏基金相关负责人,对方回应称“暂时对此不予回应,建议采访相关机构”,至于股东方拟挂牌价所对应的公司估值,作为股东间交易的当事方,华夏基金方面也不方便对此作出评价。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