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降杠杆“三连发” 密集压缩A股杠杆交易工具
监管层A股收杠杆
监管层在A股市场全面降杠杆的决心已经超乎预期,从目前掌握的情况而言,监管层密集推出的压缩A股杠杆交易工具的政策并非局部的临时起意,而是从整体上进行布局。
市场心理对于杠杆十分敏感,监管层选择此时进行密集整顿,寄望此前A股杠杆的结构性失控能够尽快得到控制,也是由于当前A股估值水平已较高峰时出现较大缩水,此时采取降杠杆政策对市场的负面影响也相对缓和。但是无论是加杠杆还是去杠杆,应当在政策的收放上保持审慎、稳健的态度,才能一定程度上避免A股再次陷入巨大的波动风险之中。
“现在管理层的主要思路就是”降杠杆“,所以这些政策并不是局部性的临时起意,而是由整体布局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降低杠杆,降低股市波动率,以此保证市场的流动性和系统性风险整体可控。”一位接近中证协的券商人士透露。
资本市场进入平稳期后,有关A股场内外的各类杠杆正在迎来一轮压缩、清整浪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家券商衍生品及场外证券业务人士处了解到,券商在贯彻监管层日前所叫停的融资类收益互换的过程中,仍然被要求禁止存量互换客户“利用剩余额度执行买入新证券的操作”。
事实上,这一执行标准较此前中国证券业协会场外市场专业委员会(下称中证协)在11月29日答记者问中的口径更加严格,彼时中证协曾表示存量业务“可按原合同交易,无集中清理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监管层对A股杠杆工具的全方位压缩已不止于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自11月13日以来,监管层已连续先后针对融资融券、场外衍生工具、结构化资管等三大业务采取“降杠杆”措施。
据一位接近中证协人士透露,目前针对A股各类杠杆工具的限制、清理与整顿,和当下管理层在A股震荡后,试图以“整体去杠杆化”来优化资本市值结构,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思路不无关联。
在业内人士看来,监管层在调降市场杠杆过程中,一方面既应对相关政策风险进行评估,避免A股的杠杆功能重蹈“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乱治循环,一方面也应当尽可能的强化政策落实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给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