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正文

信托业阵痛中寻找转型方向 回归本源聚焦资管航道

回望2019年信托业一步步走过的脚印,用“痛并探索着”来诠释是再合适不过了:资产管理规模跌破22万亿元,风险资产规模增至4千亿元,房地产信托规模4年来首降,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占比降至52.75%……

信托行业
信托行业

信托公司正承受着业绩与舆论的双重压力。但不破不立,经历阵痛的同时,多家信托公司已经迈出转型的步伐,信托业也正在酝酿一场行业洗牌。未来,信托行业将进一步回归本源,发挥主动管理能力,聚焦财富管理这一“主航道”。

“游击战术”难长久

刚刚过去的2019年,实为信托行业的一道槛。

用益信托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1月集合信托成立规模为1067.51亿元,同比下降41%。其中,有213.83亿元投向房地产,较2018年同期的660.49亿元大幅下降68%。

对信托公司来说,房地产信托是一项高收益业务,是主要的利润来源,但房地产信托在去年下半年经历了监管部门的严格调控。

2019年7月,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为加强房地产信托领域的风险防控,对部分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速过快、增量过大的信托公司,银保监会开展了约谈警示,要求这些信托公司控制业务增速,提高风险管控水平。紧接着,对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进行余额管控的消息传出。8月份,银保监会向各银保监局信托监管处室下发了《中国银保监会信托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半年信托监管工作的通知》,坚决遏制房地产信托过快增长、风险过度积累的势头。

在此背景下,政信类信托似乎成了信托公司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数据显示,2019年11月份基础产业类信托募集资金规模达348.69亿元,环比增加17.28%。

然而,政信类信托的风险也在集聚。随着金融去杠杆的不断深入,融资平台公司“借新还旧”套路不再顺畅,债务风险开始逐渐暴露。而且,继2019年4月份及8月份的两次风险排查之后,信托行业的第三次风险排查正在进行。有信托行业人士称,本次核查中,房地产信托、政信信托是核查重点。

近年来信托公司一直都在打“游击战”。2007年,在信贷紧缩的背景下,银信合作业务成为信托公司的主业,该项业务曾经一度占据信托公司业务的70%以上。此后银监会对银信合作业务进行规范,信托公司又找到房地产信托这一“避风港”,而房地产信托之后,信托公司开始集体转向政信类信托。

“虽然之前盈利一直不错,但信托公司却没能找到自己的主业。”一家北京地区的信托公司负责人表示。随着资管新规及配套细则的陆续出台,监管部门对于信托公司的定位日渐清晰,信托公司要实现由平台类业务向本源业务的转型。“当务之急是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打造配套的管理团队、投研团队,培养产品研发和创新的能力。”这位负责人表示。

乘风转舵正当时

单单看稳步压缩的信托业资管规模,显然无法了解去年的行业变局。回顾一下信托公司2019年的产品布局思路就会明白,信托业转型正在提速。

2018年4月资管新规出台后,信托业迎来了刚性转型期,回归本源,发力主动管理业务自此成为行业的高频词。“2018年下半年信托公司主要都在压降通道规模,2019年全年行业开始大力布局主动管理产品线。”沪上一信托公司高管表示,主动管理属性更强的业务,如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慈善信托、家族信托等成为公司的主要发力方向。

中信登数据显示,2019年三季度,事务管理类产品规模占比显著下降且首次低于40%,非主动管理类产品涉及的初始募集金额和规模占比均创年内新低。

具体来看,据用益信托统计,相较于2019年初2977亿元的消费金融信托业务规模,2019年新增消费金融集合类信托规模达1119.29亿元,增幅为37.6%。另外,家族信托凭借灵活的制度安排优势也成为各信托公司加速转型的方向之一,2019年三季度全行业家族信托规模较二季度提升50.99%。

“虽然2019年传统业务受限,但我们认为这正是信托公司发力主动管理、回归本源的历史性机遇。”一上海地区信托公司人士表示,以往信托公司过于依赖“省心省力”的通道业务以及高收益的房地产信托,导致了信托公司在与银行的合作中丧失了话语权。房地产信托业务也存在诸多风险,目前信托公司正培养自主管理能力,直接面对客户,真正发挥代人理财的作用。

在云南信托董事长甘煜看来,随着降杠杆、去通道的不断深入,彻底打破刚性兑付、禁止产品嵌套、加强资金池管理、提高合格投资者门槛等规定,必然让信托业承压,经历转型阵痛。为此,信托公司必须转变原有的业务模式,找到新的盈利突破口,提升自己的主动管理能力,加大信托产品的风险防范。

标新立异犹可期

相较于此前行业“同喜同悲”的境况,2019年信托业的最大特色之一便是分化日益明显,而在分化背后,则是信托公司创新业务进度和方向的迥然不同。

在资管新规发布后,信托公司的业务布局大幅度转向净值化管理领域,拓展了TOF(基金中的信托)、FOF(基金中的基金)等业务,相关创新层出不穷。公开资料显示,中信信托、外贸信托、中航信托等信托公司均与私募基金展开合作并落地了新的项目。如2019年9月中信信托发行的TOF型指数增强策略产品“指数增强灵均慧选1期金融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由其主动管理并自主销售,挂钩中证500指数,在获得指数收益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年化7.5%固定增强收益,成为中信对自主管理证券投资产品的又一次积极探索。

另外,也有信托公司将创新目光锁定在慈善信托领域,从最初的单一受托人、单一资金类模式,发展到股权慈善信托、“先行信托+慈善信托”“基金会+慈善信托”等复杂且具有特色的服务模式。

光大信托去年12月设立的“光信善·逸云1号”开创了慈善信托新模式,即由财富客户将金融理财产品投资的未来收益捐出一部分乃至全部用于支持公益慈善,该模式未来有望在整个金融领域实现批量化复制。

上海信托总经理陈兵表示,信托具有创新基因,也是创新的重要基地,渴望开展金融创新,金融市场很多的制度、业态和具体业务创新都起源于信托。未来信托业将在严格把控风险的基础上,持续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多样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