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正文

阿里结盟百联 “新零售”叠加国企混改

据报道《马云“五新”A股图谱》刊出不到一周,阿里巴巴就在“新零售”领域打出一张大牌。昨日,阿里正式宣布牵手上海国资委旗下的百联集团(下称“百联”),据透露,双方将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在零售业态、全渠道布局、支付金融、物流和会员体系等多个层面立体合作,共同打造“新零售”。此前,阿里已先后结盟苏宁云商、银泰商业、三江购物等零售企业。

合作需要“化学反应”

昨日,百联股份大幅高开,回调不到一个小时就巨量封于涨停,收盘报17.82元/股,创2016年以来新高。同日,港股高鑫零售在年报业绩发布时澄清市场传言,撇清阿里、腾讯,但承认与苏宁等若干第三方商讨初步合作。高鑫零售股价收于7.56港元,跌幅超过13%。

阿里结盟百联
阿里结盟百联

一涨一跌之间,彰显了阿里在二级市场的影响力。以至于昨日阿里集团CEO张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特别澄清,阿里的投资一贯为战略服务,不做财务投资。投资三大标准是:能否提供增量用户,能否改善用户体验,以及是否是变革性的创新技术。最重要的是,阿里一定不会选择为了搭车二级市场“新零售”概念的公司进行投资。

据了解,此次阿里与百联的合作密谈了8个月之久。用张勇的话说,阿里与百联的合作要产生“化学反应”。双方合作不只是强化原有的业态,更要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将“人、货、场”等传统商业要素进行重构,包括重构生产流程、重构商家与消费者的关系、重构消费体验等。“如果双方合作孵化出诸多大家都看不懂的业态,我想路子就走对了。”张勇说。

作为上海市国资委全资拥有的大型零售企业,百联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多元化全业态零售集团,包括百货、购物中心、奥特莱斯、大卖场、标超、便利店、医药等系列专业店,在全国拥有网点4700余家,遍布200多个城市。2016年,“i百联”全渠道平台正式上线,下属多家旗舰门店也相继完成转型。

而此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非双方第一次联手。2016年末,阿里系投资的易果生鲜“接手”永辉超市出售的2.37亿股联华超市内资股股份(占联华超市总股本的21.17%),成为联华超市的二股东。百联股份和百联集团有限公司合计持有联华超市42.73%的股权,仍然是联华超市的控股股东。

充满跨界与混改色彩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集团层面合作后,双方首先会互相打通支付渠道——百联线下门店将向支付宝开放,同时百联旗下安付宝/联华OK卡将全面接入支付宝。而支付宝除了支付之外,还连接着消费信贷、消费保险、消费理财为代表的新金融场景,百联的3000多家线下门店,有望成为线下场景与新金融相结合的一块试验田。

此外,在技术研发方面,围绕新型零售门店,阿里巴巴将开放包括人工智能、智能支付、物联网、物流技术、大数据运用等应用型新零售技术,并将成功经验向社会推广复制。而百联物流作为菜鸟网络的物流服务商与阿里巴巴集团开展业务合作,双方共同开展物流规划。

百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叶永明指出,“新零售”不仅是线上线下的融合,更是以互联网和物联网、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领先技术为驱动,面向线上线下全客群,提供全渠道、全品类、全时段、全体验的新型零售模式。

据叶永明介绍,此次合作后,百联会选择强势业态和潜力大的业态加大投入。在奥特莱斯这类强势业态方面,百联去年相继在济南、长沙、成都等地落子,今年还会加快布局;而新业态便利店,社区型的超市、社区型购物中心等也会成为潜力市场。

张勇亦指出,阿里与百联的合作是“全业态”的,绝对不会是一个统一的大项目,而是会分子项目在不同业态的构架上面进行零售创新,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跨界,期待在不同业态现有基础上创出新的零售业态。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波,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金兴明等政府高层出席战略合作仪式。周波在致辞中表示,阿里与百联的合作对上海的国资国企改革和创新是件大事,希望双方可以携起手来全方位合作,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典范。据了解,双方还将会以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定期高管交流等方式全面展开合作。

资本热捧“新零售”的冷思考

马云说,阿里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而这句话也成为打动百联集团董事长叶永明与之合作的一个“动因”。线下生意难做已成共识,但线上的用户增长也已遭遇天花板,当双方都将转型的砝码压注于“新零售”,却没有一个人能为之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时,资本市场对其概念的热烈追捧就颇值得反思。

昨日,受阿里牵手百联集团的消息刺激,以百联股份为代表的零售板块普涨,不少券商再次作出“重配零售”的投资建议。而这一趋势更早可追溯至今年1月阿里参与银泰商业私有化之际。

随着以英国百货巨头玛莎百货、百盛等为代表的线下实体店关闭潮来袭,商业连锁企业开始忙不迭地傍上互联网大佬,甚至券商也大多给出“与互联网巨头深度合作的公司中更有可能诞生新零售龙头”的判断。

“新零售”似乎已成为席卷资本市场的一股热潮,触之即涨,离之急跌,特别是沾上“阿里”概念之后。这一现象在港股高鑫零售上尤为明显。上周五,高鑫零售因“阿里、腾讯等洽购旗下大润发传言”大涨逾6%,并引发临时停牌,而公司在20日澄清传言开盘后即一路暴跌,最终收跌逾13%。

资本热炒之下,阿里CEO张勇力陈投资准则——拒绝投资二级市场炒概念的公司。

事实上,阿里也曾因为热衷谈论所谓“五新”概念而备受诟病,但这并不妨碍与其合作的A股公司受到追捧——苏宁云商、三江购物、百联股份皆是如此。互联网商业分析师郝智伟坦言,阿里与百联等商业巨头的合作就是新零售的“虚”与“实”互补,是否能成为拯救线下商业的“灵丹妙药”还有待观察。虽然此前阿里已经做过很多线上线下融合的尝试,但仍没有明显的效果体现出来。

电商导购平台返利网CEO葛永昌指出,尽管电商发展迅猛,但80%的用户消费仍然是在线下完成。因此,未来线上线下一体化是一个趋势,其中线上对线下的数字化引流是其中的关键。郝智伟认为,阿里纯线上用户的增长已经陷入瓶颈,新的增长必须走到线下。

可惜的是,当大家用所谓“大数据”、“供应链整合”等概念描述着“新零售”的蓝图时,却没有人能为新零售举一个切实的例子。这一幕也发生在昨日的专访中。张勇坦言,“新零售”本不存在,要靠实践去探索。叶永明也仅将之归纳为对消费者体验的更好满足,是对传统的渠道和商品经营模式的否定,但其变化之路也是要靠人走出来的。

而此前被封为“妖股”的三江购物也曾公告提示,“新零售”商业模式尚处在提出与探索阶段,行业内既有线上线下合作案例并非基于“新零售”这一商业模式展开合作。

既然“新零售”雏形未定,那更遑论其对于线下连锁商业的实质性利好了。一个简单的考量办法是,投资者至少可以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看实体店的改革苗头,是否开始吸引你的“钱包”了,再来重新思考“新零售”的投资价值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