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正文

盘点网购节中的失信行为 网购节期间网购信用状况

国家发改委官网近日发布《2016年“双11”网购节综合信用评价报告》,盘点了那些在“双11”网购节中的失信行为。2016年“双11”网购节全网交易额达1770.4亿元,同比增长44%,仅天猫的交易额就达1207亿元,再次刷新历史纪录。据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双11”当天主要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3.5亿件,同比增长59%。

《报告》显示,“双11”网购节期间网购信用状况总体向好,电子商务诚信建设成效初显,但在部分环节和部分平台仍存在不少失信问题。整体来看,各电商平台的大部分商品都在“双11”网购节期间采取了低价销售,即使是畅销商品也都参与了让利促销,过往曾被质疑过的“甩尾货”等现象今年基本不存在。

网购节中的失信行为
网购节中的失信行为

从各方大数据监测结果来看,今年“双11”网购节在价格、广告等方面优于2015年“双11”当天的监测情况,但大流量的网络交易所带来的商品以次充好、虚假宣传、制假售假、信息泄漏等信用问题仍层出不穷。大数据分析显示,互联网上曝光的失信案例中,制假售假类仍占一定比例。

误导宣传、折扣不实等失信行为也不容忽视。网络诈骗、刷单炒信等失信行为还在困扰着消费者。例如,在“双11”网购节促销中,存在一部分商家的优惠“暗藏陷阱”,比如限制使用地区、限制使用时段、限制叠加使用等,未能真实、全面地向消费者介绍相关优惠信息,引起消费者误解,造成损失。

《报告》内容还显示,刷单炒信仍未绝迹。虽然“双11”网购节期间的种种不规范行为在政府部门和电商平台的联手努力下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行业痼疾的清除并非一蹴而就,在今年网络曝光的“双11”网购节失信案例排序中,刷单炒信位居第五。通过分析全网及各大平台刷单数据,发现各大电商平台普遍存在刷单炒信行为。从商品类别来看,刷单炒信行为主要聚集在家居生活、礼品饰品等领域。

根据市工商局统计数据显示,9月、10月网络消费行业投诉同比均呈现下降趋势。“双11”网购节期间(11月11日至14日),市工商局接收网络消费行业投诉同比减少31.78%。其中,京东、天猫、亚马逊中国、苏宁、国美、聚美优品等企业行政调解数量同比减少了3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