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中国经济或在2018年再次探底 增速或降至6.5%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第一次底部出现在2009年一季度。2010年三季度开始,国民经济又开始逐季减缓,主要是潜在经济增长水平下降引起的。从经济周期看,我国经济有可能在2018年左右第二次探底。

经济或在2018年再次探底
经济或在2018年再次探底

6.5%左右可能是“十三五”时期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底部。导致我国经济增长潜力下降有六大因素:一是储蓄率回落,2010年以来我国人口抚养比回升,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居民储蓄率随之下降,投资和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减弱;二是劳动力数量减少,我国适龄劳动人口预计“十三五”期间年均下降约300万人左右。

三是劳动力转移效应降低,依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趋于缩小;四是对外开放外溢效应减弱,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引进技术难度不断加大;五是服务业比重上升会降低经济增速;六是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占用大量劳动、资本、技术,增加生产成本,造成经济增长减速。

综合考虑我国潜在经济增长能力趋势,建议当前的经济增长调控目标可以在6.5%上下1个百分点之间。实现6.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应更好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货币政策应予以积极配合,但不宜过早地把货币政策发挥到极致。同时,要把国企改革和处置僵尸企业放在优先位置。

关于中国经济何时二次探底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增速在2009年一季度降至6.2%,这是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出现的第一次经济底部。在经济短暂回升后,2010年三季度开始,我国经济从10%的增速逐季回落,到2016年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降至6.7%。在投资回报率不断降低、杠杆率不断升高的双重约束下,经济下行的压力仍在继续加大。在这一形势下,中国经济何时第二次见底、底部是多少的问题成为“十三五”时期宏观调控必须面对的问题。

我国经济增速回落,直观地看就是经过1978-2010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后,面临结构调整、动力转换、体制改革、政策变化的系统性调整,转为中高速或中速增长。过去10%左右的增长是一个平衡点,经济回落到中高速或者中速的一个新平衡点,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转型再平衡”,这个新平衡点取决于经济潜在增长水平。因此,对新平衡点的确定,中长期内由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决定,短中期内又受经济周期的影响,特别是受投资需求何时触底、去产能何时到位、经济增长新动能何时形成的影响。

六大因素导致我国经济增长潜力下降,6.5%左右可能是“十三五”时期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底部。

一是储蓄率回落,2010年以来我国人口抚养比回升,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居民储蓄率随之下降,投资和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减弱。

二是劳动力数量减少,自2011年以来,我国适龄劳动人口规模呈下降趋势,预计“十三五”期间年均下降300万人左右,人口数量减少对经济增长出现负贡献。

三是劳动力转移效应降低,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与第二、第三产业的差距在不断减小,依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趋于缩小。

四是对外开放外溢效应减弱,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引进技术难度不断加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潜力明显下降,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仍处于酝酿期,依靠技术引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难度明显加大。

五是我国进入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时期,服务业的资本边际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总体上低于制造业,服务业比重上升会降低经济增速。

六是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占用大量劳动、资本、技术,增加生产成本,造成经济增长减速,如果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5%,我国GDP增速大约年均下降0.5个百分点。所以,我们估计“十三五”时期潜在经济增长率将回落到6.5%左右。

1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