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人大校长:中国反危机政策出台是否过晚

人大校长刘伟: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来宾,同志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谈三个问题,第一,如何看待新常态以来或者是反危机以来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第二,如何看待进入新常态以后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新特点。第三,如何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我想这三个问题都是很有中国特色的,也就是从中国的特殊性出发来展开讨论。

中国反危机政策出台过晚?

第一,如何看待中国反危机以来的宏观经济政策。这个是很有特点的,因为这次经济危机不是发生于中国,它首先是从西方,尤其是从美国发生,然后转移波及到中国来的。全球自进入反危机的大潮流当中后,对政策方向的选择看法都不太一样,从我们的实践来看,同样存在着很大的争论,比较集中在三个问题。

中国反危机政策出台过晚
中国反危机政策出台过晚

第二,中国这次反危机的政策主张是不是出台晚了?这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问题。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2008年开始蔓延时,正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中国经济在2007年、2008年还是红红火火的增长局面,这种发展阶段的增长态势和全球不同,在这个背景下的中国特色就使得我们并不像其他国家那样,很早就体会到了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冲击。因此在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的政策目标是“双防”——第一防通货膨胀,从结构性通胀转为总体性通胀,第二防过热,防经济增长过快由此导致的过热。

这两个问题是相关联的,如果目标是“双防”,那宏观经济政策就应该全面紧缩,可是世界金融危机自2007年6月从美国开始,到2008年已经席卷全球了,全世界都开始严阵以待全面反危机,而唯独中国在做经济的全面紧缩,这样紧缩下来到了2008年的五、六月份,我们就感觉到情况不对了,等各种数据出来以后,就做了相应的调整,不再强调“双防”,改为“一保一控一调”——保增长,控物价,调结构。物价问题还是没有从宏观调控目标当中删除掉,但是双重目标是“保增长、控物价”。

我们真正调整过来已经到了2008年第四季度,所以我们反危机的政策出台时间比全球性的反危机举措晚了大概有半年甚至半年以上,所以人们就提了一个问题,中国反危机的政策出台是不是晚了,我们说这个问题是有中国特色的,因为2007年中国经济是高速增长的,恰恰和其他国家的增长情况不一样,这是由此产生的一个疑问。

中国反危机政策过猛?

第二个问题,既然政策出台晚了,结果我们的政策就很猛。我记得2009年春天政府工作报告座谈会,当时财政赤字做了2.8,李扬问是不是太高了,总理说我还嫌不够,当时要出重拳、出组合拳,所以就有人讲,我们要出台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四万亿的财政赤字再加10万亿的信贷支持,所以人们就问政策是不是太猛了?

猛了以后的代价就不一样,特别是这个猛不是力度问题是方向问题。为什么?中国宏观经济的失衡的原因和美国、欧洲、日本不同。世界发生了金融危机首先是金融体系崩溃了,而实体产业没有大问题,所以当时的情况是金融部门供应货币的能力不足,而实体部门对货币存在需求,所以要求政府向实体部门直接注资,支持资金链,要求银行增大货币供给能力,也就是在货币市场失衡的情况下,是有货币需求而缺乏货币供给的。

而我们国家是什么情况呢?世界经济衰退导致其他国家对我们的需求产生了影响,出口受挫,内需产能过剩,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银行体系有一道防火墙,银行本身并没有问题,所以我们是银行有货币供给能力,而实体产业没有有效的货币需求,所以他的失衡方向和世界经济危机下的失衡方向是相反的——世界经济是有货币需求而无货币供给,我们是有货币供给而无有效的货币需求。

因此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培育对货币的需求刺激实体经济,对西方来说重要的是增大货币供给,往流通当中砸货币。但我们采取的政策恰恰是和西方反危机的政策差不多,财政也好、货币也好,都大量的向流通当中注资,其结果是实体经济没有有效的需求,大量的货币滞留,所以人们就提出一个疑问,我们的货币财政政策刺激是不是过猛了?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