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35家券商恢复融券交易 国泰君安等大券商尚暂停

继方正证券和中泰证券之后,平安证券今日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将在24日起恢复融券业务。时隔半年,融券业务再次回到投资界视野。

调查一

据记者的调查,西南证券、东方证券和兴业证券等35家券商通道,在2月份出现了融券卖出,累计卖出规模从数万到数亿不等。

35家券商恢复融券交易
35家券商恢复融券交易

调查还显示,国信证券、招商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华泰证券、银河证券尚未恢复融券业务。原因众所周知:在稳定股市预期的背景下,担心冲击投资者心理。

不过,在众多已恢复融券业务的大型券商中,有些基本无法融到券,交易规模仅为千万级别。比如某券商龙头,打开信用账户的融券页面,长期是这样显示的:

尽管每日公布的券种不同,但规模和种类大同小异,要么是停牌的股票,要么是一手、两手尚在交易的券种,券种通常不超过5只。这意味着,要么基本上无券可融,要么已被机构或者大户锁定,普通投资者根本看不到,且不说能否融到券。

调查二

如果大券商均恢复融券业务,余额也就百亿以内。

公开数据显示,在指数高位震荡的去年5、6月份,融券余额从未超过百亿。由于指数已大幅回落,且目前市场存量资金有限,即便恢复融券业务,规模也很难回到高位。公开数据显示,目前融券规模仅为20亿元,这些合约基本上为券商在暂停融券业务之前已签订,且尚未到期的合约。

调查三

融券业务究竟恐怖在哪里,以至于让社会各界谈融券色变?

实际上,融券规模在高峰期相比也就90亿左右的每日余额。表面上看,相对于彼时每日数万亿的成交量,以及超过2万亿的融资规模,实在不足一提。不过,这显然不是融券业务真正的玄机。

众所周知,我国采用的是T+1交易机制。如果有任何投资者可以通过某种机制,变相实现了T+0,后果可想而知。而在去年8月之前,通过融券业务就可以这么做。

在去年8月份之前,对于融资融券标的证券,投资者可以在同一交易日内,通过买入标的证券及融券卖出同一标的证券,并使用当日买入的证券偿还当日融券负债,以较低成本变相实现日内多次回转交易。

所幸的是,在去年8月,沪深交易所对融券业务突然采取了新的规定:投资者在融券卖出后,需从次一交易日起方可偿还相关融券负债。这无疑限制了高频交易和回转交易的次数,这一玄机已不复存在。

不过,对融券业务的误解也有不少,比如融券会有较强的助跌作用,会使得投资者追涨杀跌。实际上,按照我国的融资融券制度,融券业务只能追涨,不能杀跌。

根据我国融资融券相关规定,融券交易采用提价制度,投资者融券卖出的报价不得低于前一笔交易的成交价。比方说,某一股票前一笔成交价为10.20元,投资者融券卖出的价格必须高于10.20元,这在暴跌的环境下和快速下跌的过程中极难成交。因此,在绝大部分对冲策略中,都是先低位买进,后融券卖出,通过现券还券,实现日内回转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