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提出五项重点措施 助力发展“直融”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就改革金融体制、优化金融结构、发展直接融资提出了五项重点措施,包括完善股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丰富直接融资工具、加强中介机构监管、促进投融资均衡发展、强化监管及风险防控等方面。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尽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总体目标的基础上,重点措施将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转型、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能力和水平,资本市场投融资双向改革有望提速。而在此过程中,股权与债权作为两大重要直接融资渠道,将呈现齐头并进局面,助力直接融资比重的提升和融资结构的优化。
“直融”大势所趋
机构人士指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已经成为应时之举。国金证券23日发布研报表示,“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的大棋局下,2015年上半年货币政策传导受阻,大量资金沉淀在银行端货币市场;而2015年下半年,财政、置换、定向、投贷联动等非常规政策又未能大显身手,企业融资成本加大,且工业企业盈利和收入出现持续负增长的趋势。
因此,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成为近来顶层设计着意强调的要求。业内人士介绍,以1996年金融监管部门提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为标志,多年来我国在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体制改革中,不断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多层次资本市场取得长足发展,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尤其是今年以来,从“十三五”规划建议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国务院常务会议,对直接融资比重的提高均屡次提及。
东方证券分析师指出,“间接金融占比过高,意味着大量的金融风险聚集于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过高。银行产品与服务相对单一,对三农、小微、高科等领域的金融服务并不得力。直接金融占比的提升能够有效分散风险,且业态更为多元化,包括多种新型融资工具,可以服务于原先银行难以服务的领域。”
实际上,“十二五”期间,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已对社会融资结构带来持续改善。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直接融资占社会总融资比重达到18.7%,比5年前上升6.7个百分点。尤其是2011-2015年,直接融资比例以每年1.6个百分点的速度持续上升。
但从绝对水平来看,相比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我国直接融资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东吴证券人士介绍,2012年底,我国直接融资股票市值加上债券余额相当于整个金融资产总额43%。相比之下,市场主导型的美国直接融资存量占比高达86%;而银行主导型的日本、德国,直接融资存量占比也分别高达69.2%和74.4%;
新兴市场国家如印度和巴西这一存量指标也分别达到70%和69%。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过度依赖银行间接融资,导致直接融资比重过低。
机构人士介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实际上反映出一国金融体系配置效率是否与实体经济相匹配。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房地产的火爆、地方债务平台的大幅扩张,银行新增贷款直线上升。随着中国经济步入转方式、调结构的“新常态”,新兴产业、小微企业等经济薄弱环节的补强,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需要继续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发挥资本市场支持小微企业、新兴产业、弱质产业的功能,以解决资金配置结构性失衡的深层次弊端,促进金融资源的均衡配置。为了保证经济换挡不失速,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成为重要举措和必然趋势。根据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的预计,从2014年到2020年,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将从17.2%提高到25%左右,债券市场余额将与GDP总量一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