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财政家底审计启动 6年间15万亿土地出让金
核心问题包括低价或零地价甚至负地价出让土地、出让后擅自改变规划条件等
为期3个月的首次土地财政“家底”审计正式拉开序幕。
据悉,从8月中旬开始,国家审计署将对过去6年地方土地出让收支、土地征收、储备、供应、整治、耕地保护及土地执法等情况进行审计。
其中,2008年-2013年6年间,地方政府总计约15万亿元的土地出让金将成为审计重点之一。
此次审计是继社保审计、地方债务审计之后的第三次大规模全国性审计,针对国土资源领域,重点聚焦在土地出让金、耕地保护和矿产资源三个方面。
15万亿土地出让金
本报记者了解到,土地出让金和耕地保护两方面的审计工作于8月中旬开展,具体审计工作由各省(区)当地(审计署)特派办牵头,审计组成员则由特派办和各地审计部门抽调的工作人员组成,审计直接对象是各市县政府,审计方式为异地交叉审计,工作时间或截止到10月末。
在矿产资源审计方面,审计署拟于明年3月份开始,计划审计5个省份,将历时3个月。
早在年初,国土资源审计工作就被列为今年审计署的重点工作。
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在3月接受中国国土资源报采访时表示,审计署每年都开展一个全国性大项目。“今年选来选去,我们最后选了土地出让金收支情况。同时,考虑到土地出让金与耕地紧密相关,肯定会涉及占用耕地问题。因此,在中央提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背景下,我们决定对耕地保护情况作一次全面审计。”
在全国范围审计之前,审计署在东西部各选了一个省份作为试点。《第一财经日报》了解到,东部的辽宁省纳入试点,并于6月份审计结束。
未被纳入试点的省份,也早在六七月份做好自查自纠工作。比如广东省政府发通知要求,各单位做好9项自查自纠工作,并确保在7月15日前完成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