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看互联网如何玩转电影业 三个流派间的PK

于东的话虽然代表的是一个趋势,但还没完全说到点子上。目前来看,准备对电影产业进行上下游改造的,BAT只是一个泛指。

看互联网如何玩转电影业
看互联网如何玩转电影业

真正对电影产业染指并准备动刀的有三个流派:一是乐视这样真刀真枪进来的,从制作、策划、发行、播出等各个环节布局较完善,已经有成熟的操作套路和案例了;二是阿里通过收购文化中国、优酷土豆、华数等部分股权,搭了一个雏形,但体系上还不够成熟;三就是诸如腾讯、优酷、爱奇艺等试水的,涉及到影视业部分环节,还不能自成体系。三个流派间的内部角力还不明显,联合重构影视产业的迹象倒是很明显。

互联网搞颠覆凭什么?

谈到颠覆和改造,首先要看看过去的影视业的现状,有三。一直以来,投资电影或影视剧是一个赌博成分更大的生意,只有大的影视制作、发行公司,才有话语权,能绑架发行和院线,获得高的票房。所以经常会出现,一部烂片,全国各大院线齐刷刷地上映,结果遭到公众一片吐槽。而一部好的电影,如果没发行和院线的支持,很难获得对等的收益。这导致市场处于一个畸形状态,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并不少见。

二是影视剧、电影的链条相对并不长,从最原始的剧本、制作、策划、发行、播出,各个链条独立运作,每个链条上都依附着大大小小一票企业,但有实力在规模、收入上做大的寥寥无几。原因何在?所有链条最终分食的都是票房收入,在中国230亿元的市场容量里,得养活一大链条的企业和从业者,僧多粥少,带来的是一个混乱、分散的业态,上游还被下游卡了脖子。

三是直到现在,影视产业的链条依然是典型的产品驱动模式,甚至各个环节都封闭式运作,彼此不协作和交流,只在最终成品后交到下一个环节。但在过去电影数量、影视娱乐节目“卖方市场”时,尚可有利润可言,但到了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比如互联网自制剧、微电影、各大卫视真人秀轮番开播、UGC等冒出来后,“闭门造车”的结果就是血本无归。一个简单的例子是,知名导演陆川的《王的盛宴》票房收入不到8000万元,投资却是9000万元,最能说明问题的失败案例。

分析了影视娱乐业的状态,看下互联网闯进来后怎么改造和升级这个产业。过去这个链条是串联的,一环扣一环,互联网能借助大数据和前期用户需求挖掘,更准确地捕捉到观众的偏好和兴趣,来定制和优化影片制作,拍电影就不再像押宝一样,能做到有的放矢;有了互联网多屏、多终端、多收入模式的支撑,影视业不再高度依赖票房,保守估计也从230亿元基础上增长一倍。比如一部好电影,传统模式收入是10亿,放在互联网的体系里通盘操作,可能就能做到15亿元。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