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要闻 正文

看互联网如何玩转电影业 三个流派间的PK(2)

三个流派间的PK

这就解答了上述的疑问。互联网在影视圈玩生态、搞联盟,目的是把零散、碎片资源和能力拼接起来。过去从策划、制作、播出、衍生品等是分散的独立王国,但互联网时代要求这些环节协同起来,能找到一条“生产和变现影视内容”最优的流水线模式,各个环节彼此协同发力,实现利益最大化。目前,互联网玩娱乐影视牌的有几家,乐视、阿里、爱奇艺、腾讯,虽然套路和阶段不同,但大都干的是这个事。

既然说到了打法和套路,就对这个场子里的选手做个实力PK,总体看已经形成了阿里+华数+优土+华谊+文化中国乐视网[-1.52%资金研报]+乐视影业+花儿影视+超级电视+乐视商城VS&腾讯或爱奇艺或某某的组合三个派别。

阿里:如果退回到今年年初,说阿里要进军影视娱乐界,肯定会被认为是谣言,风马牛不相及啊!但上半年马云一连串的动作3月初以总值约为62.4亿港元收购文化中国60%的股份,3月底发布娱乐宝,让用户来出钱并决定影片拍摄、情节等,4月初入股华数传媒[-2.11%资金研报]20%股权,4月底与云峰基金出资12.2亿美元收购优酷土豆18.5%的股份。有了这些资产,阿里的影视娱乐版块浮现了,只不过还只是搭架子,离真正串起来还很远。非控股、非全资,华数还是马云的个人投资行为,怎么形成用户主导,各个环节全贯通,很难实施。

乐视:不得不提下乐视的CEO贾跃亭这个掌舵者。最早,乐视囤积视频版权,到快速地切入到超级电视、盒子和商城,布局乐视影业,收购花儿影视,再到马上会推出的手机、路由器等,当初乐视内部很多人甚至高层也不理解,也提出反对意见,现在看,贾跃亭是眼光毒辣的人,看到了互联网改造影视娱乐产业的趋势和机会。

现在,乐视内容+应用+终端+平台的生态形成了,按互联网玩法炮制影视生意,已经驾轻就熟了。从《小时代》的10亿票房,《归来》10天2亿票房,到正与新丽传媒、陈凯歌打造的年底力作《道士下山》,会在乐视网、超级电视、手机APP、院线等五屏播出。

可见,数字不骗人!回过头来讲,要说乐视影业拍的电影多优质、高出同行一截,那是不可能的,毕竟刚入行不久,但为什么还能获得最大的收益,让专业影业企业都相形见绌,原因就是乐视的生态是一套可复制的影视娱乐孵化器只要接进来,鸡犬也能升天,这就是互联网嫁接娱乐所产生的协同价值和魅力。

腾讯、爱奇艺、搜狐视频等打酱油的一派,基本未形成完善生态,比如腾讯视频提出了为虎添翼计划,吆喝着要投6部影片,但怎么做显然还没想好;百度一边靠爱奇艺与影视业跨界合作,还拿理财产品搞电影众筹,搜狐视频一边搞自制剧《匆匆那年》,拿独播权,还跟小米的电视、手机、盒子等勾勾搭搭等等,不一而足,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合作松散,业务集中在制作、发行、播出等单个链条环节上,很难有发酵效应。

影视娱乐的结局如何?

不管有多少流派,大都做的是一回事。

说得更简单一些,传统的影视业的玩法效率低、效益低,还有很多跑冒滴漏的现象,互联网融合进来后,会变成一个更高效链条,各个环节协同发力,是一个正向叠加、增益的体系。这也是乐视、阿里、腾讯等一干大佬们要干影视娱乐的目标,传统的讨论很单一、很无趣,互联网能让影视业在商业模式、业务收入和营销、发行、播出、衍生品等各个环节发生化学反应”,开启一个更具想象力的窗口。

这也是不看好松散合作模式的原因,阿里完全靠不控股、不全资的大联盟形态,短期看难以拧成一股绳,强势整合又没有理由和话语权。但如果各个链条节点不能并联、协作在一起的话,互联网改造影视娱乐界的威力就会大大减弱,退化成了一个渠道角色,这样玩,也就失去了放大的效应和价值。相信马云也看到了这一点,只不过当前精力在IPO上,顾不过来。

那么,最后影视娱乐产业的结局会是什么格局呢?会不会被乐视、阿里、小米、百度、腾讯等互联网“造反派”们给颠覆了。我看也未必!但绝对是一股主导型力量,BAT+乐视+小米等懂得玩拼图、平台和生态的游戏,只要有钱和渠道,大牌的影视制作、金牌导演及演员、各大电视资源等聚拢过来是分分钟的事。

当然,也给传统的影视娱乐界的大佬们提个建议,坐以待毙不可取,但华谊兄弟6.72亿元收购广州银汉50.88%股份、光线传媒收购仙海科技等打出的游戏+影视”牌,也不提倡,毕竟这个跨界有点不务正业了。一个可参考的“转型方式是与阿里、乐视、腾讯等紧密绑定,利用好这个渠道,同时让自身的业务链向互联网方向优化,抓住机会也可能翻盘。

话说回来,不管谁最终能一统江湖,娱乐影视板块与互联网融合,必将诞生新的巨头型企业,真正有机会改变中国电影散、乱、小的局面,形成新的业务和商业模式。想起盛大的陈天桥当年网上迪斯尼的战略构想,嘘唏之中感慨这个时代终于到来了。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