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组部新规:考核地方干部不搞GDP排名
日前,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不再以GDP论英雄。
通知规定,今后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各类考核考察,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不能搞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中央有关部门不能单纯依此衡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发展成效,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不能简单地依此评定下一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和考核等次,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
1GDP
选人用人不能简单以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论英雄,不能简单地把经济增长速度与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画等号,将其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依据,作为末位淘汰的依据。
不能简单将GDP作提拔依据
解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近年来,“考核要不唯GDP”一直有争议,但事实操作还是以GDP为标准。为何地方政府热衷于追求GDP?一是其可以给官员带来升职,二是便于操作“见效快”。比如教育、环保,投入效果一两年显现不出来;GDP则不一样,拉来一个100亿元的项目,效果立竿见影。
竹立家表示,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对考核体系进行调整。如果降低GDP权重,那么降多少?其他指标怎么量化?教育、医疗、环保等分配比重怎么设定?这些都需科学测算。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我国考核一直强调GDP,是政府的利益结构决定的,有了GDP,才有财税、就业,
未来考核如果不追求GDP,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各级政府的利益基础要与GDP适度脱钩,要对地方政府的责任界限梳理和划分,明确财权与事权,否则不可能调整到位。在弱化GDP时,对地方干部考核手段更多元一些,改变当前地方政府过于干预生产、破坏环境、加速能源消耗,以实现简单就业的现状。
■背景
习近平提“不以GDP论英雄”
今年6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说,“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今年9月,在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说,“中央看一个地方工作得怎么样,不会仅仅看生产总值增长率,而是要看全面工作,看解决自身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成效”。
11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
2考核指标
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指标,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职责要求,设置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的考核指标。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教育文化、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的考核。
不同地区层级设特色考核指标
解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就各省的总体考核,国家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模板,否则就会比较乱,缺乏标准。
但在具体设置中,可根据各地特点,对每个领域的考核权重做出一定区别。比如像北京等大城市,环境保护的指标考核就应当重一些;而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的指标则可以侧重一些。如此一来有的放矢,让指标更加科学。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各个地方因地制宜的设定不同的考核标准,是一个相对的改进。从各省的功能看,有粮食主产区、工业核心区、生态保护区等,他们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如果千篇一律的考核,毫无疑问大家就会追求GDP,这样就会导致出现忽略环境、忽略资源消耗、忽略宜居等重要因素。当前中国已经走过高速扩张、高速发展的时期,调整考核指标事不宜迟。
3发展思路
注重考核发展思路、发展规划的连续性,考核坚持和完善前任正确发展思路、一张好蓝图抓到底的情况,把是否存在“新官不理旧账”“吃子孙饭”等问题作为考核重要内容。
是否“新官不理旧账”列入考核
解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当前新官不理旧账和吃子孙饭的问题,在全国很多城市是一个普遍现象。由于官员的任期制度,很多官员上任后只顾眼前利益,搞一些短平快、但不可持续的项目;或者通过卖地、举债等,留下一堆烂摊子。一些地方把好多年后需要用的钱都借了,把好多年后的地也卖了,然后留下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的烂摊子,等着后任来收拾。
如何纠正这种现象,切实做到有效对官员进行考核?竹立家表示,当前很多好的想法,好的规定都落不到实处。一些基层政府文过饰非、阳奉阴违,比如地方债,可能换个马甲又出来了。为此,今后的重心,是要加强地方人大的监督作用,让地方人大在政府的预算管理等方面发挥切实的作用。如果人大的监督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政府的很多考核都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