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公司研究正文

基于自身价值认可 沪市公司回购积极性持续高涨

上证报记者注意到,回购方面,大盘蓝筹、中小市值公司、国企民企齐上阵,成为“主力军”;医药生物、化工、房地产、汽车、电气设备等五大行业的公司回购热情最高。增持方面,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争相出手,2020年2月3日开市以来,已有603家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和董监高累计增持1519.73亿元。

回购热度高频率快

沪市公司回购积极性持续高涨。2019年以来,沪市有110家公司披露股份回购计划,回购规模区间320亿元至620亿元。其中,2020年2月3日开市以来,沪市有18家公司披露股份回购计划,7家公司的回购金额上限超过3亿元,最高的约50亿元。

股份回购
股份回购

今年以来,沪市实际回购金额合计近60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3月份以来完成的。从具体回购金额来看,中国平安首当其冲,3月3日、4日分别回购了5亿元、4.94亿元,3月份以来实际回购10亿元左右,累计回购60亿元左右。雅戈尔紧随其后,3月份以来实际回购3.35亿元,累计回购23亿元。此外,新湖中宝、九州通、正泰电器等三家公司回购金额均超过5亿元,回购超2亿元的公司达10余家。

这些公司回购时点选择特点鲜明,在近期股市略有下行过程中“越跌越买”,反映了其对自身价值的评估。其中,仅3月14日、3月16日两个交易日,沪市披露回购进展的10家公司实际回购超7亿元,从首次回购至今累计回购超过35亿元。

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和对自身价值的认可,部分沪市公司已成为股票回购市场里的“老面孔”。如中天科技在2019年年底完成回购后,今年2月17日又推出第二期回购计划,拟回购金额不低于2亿元、不超过4亿元;林洋能源今年1月9日披露二次回购计划,拟回购金额不低于3亿元、不超过6亿元。

事实上,回购热潮自2019年已开始涌动。去年,海澜之家半年多内先后发布2个回购方案,上限合计约20.34亿元,已完成第一次6.67亿元回购,第二次回购也已实施近2亿元。格力地产则先后4次披露股份回购方案,其中用于员工持股计划2亿元、用于可转换债券10亿元,现前三次回购方案已完成,第四期回购方案正在实施中。

沪市公司回购热情还体现在回购速度上。江苏租赁今年2月14日披露回购方案,3月4日即完成回购。同样,2019年桃李面包、重庆钢铁等从披露方案到实施完成,用时均不到一个月。

此外,大额回购方面,伊利股份完成1.5亿股至3亿股的回购方案,实际回购1.82亿股、支付57.93亿元;中国平安50亿元至100亿元的回购方案,已实际回购超60亿元;中国建筑不超过38亿元的回购计划,仅用14个交易日完成,实际回购37.4亿元。

增持诚意足执行强

紧跟回购节奏,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监高奏响了增持“乐章”。数据显示,2019年度,沪市共有73家公司披露83个增持计划,拟增持金额74.95亿元至200.62亿元;今年开市以来,累计26家公司发布增持计划,预计增持金额8.12亿元至50.28亿元,其中仅开市第一周就有17家公司披露增持计划。

具体来看,宝钢股份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计划在2月4日后的六个月内增持不超过19.13亿元,为单一公司增持计划金额最高主体;葛洲坝控股股东计划在2月4日后的六个月内增持不超过5.2亿元,为单一增持计划金额最高股东。交大昂立、弘讯科技等公司5%以上非第一大股东也拟积极增持,累计计划增持不低于5600万元,最高上限达1.7亿元。此外,董监高也在第一时间把握住公司的市值低位,发布增持计划。其中,永泰能源董监高计划增持不低于1500万元;正泰电器董监高拟在2月19日后的六个月内增持不低于2505万元,最高上限5000万元。

整体来看,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监高的增持计划手笔大、诚意足、执行力强。自增持计划发布以来,大部分公司均迅速推进,如开滦股份、金陵饭店、平煤股份等都已提前完成增持,其中平煤股份控股股东今年3月4日披露增持计划,仅用8个交易日即实施完成,累计增持金额近90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内蒙华电实际控制人中国华能集团旗下的华能结构调整基金多次实施增持。其中,2019年2月15日公告,拟累计增持金额不低于2亿元,且不超过5亿元;同年3月14日,华能结构调整基金便初步达到增持下限,累计成交金额2亿元,最终增持金额3.11亿元;今年2月5日,华能结构调整基金再次发布增持计划,拟累计增持金额不低于2亿元,且不超过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