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分析正文

去年五大行实施机构均盈利 银行仍是市场主力

从五大实施机构落地案例来看,市场化债转股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化工、装备制造等行业中,且以国企为主,尤其是地方国资。

债转股
债转股

以降杠杆为主要目的的第二轮债转股,至今已历时两年多。目前这一市场化工具实施进展如何?从五大银行的2018年年报中或许可以一探究竟。

记者通过多方了解到,虽然去年监管层多方鼓励各路资本参与本轮市场化债转股,努力化解“签约多、落地少”等问题,但银行系实施机构仍是债转股主力,保险公司、不良资产管理公司(AMC)等机构的参与度仍比较低。

去年五大行实施机构均盈利

记者梳理工、农、中、建、交五大行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首批银行系债转股实施机构)经营情况发现,五大行实施机构在2018年均实现盈利,合计净赚11.47亿元。

数据显示,上述五大实施机构资产规模均超过200亿元。其中,工银投资在资产规模上领先。截至2018年末,工银投资总资产433.07亿元,净资产130.65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5.5亿元。

其次为农银投资。截至2018年末,农银投资总资产334.5亿元,净资产103.48亿元,实现净利润2.48亿元。在前期业绩发布会上,农行副行长湛东升表示,2019年农行将继续加大债转股实施力度,力争债转股实施项目达到1000亿元以上。

而建信投资作为首家设立债转股投资计划的机构,签约及落地规模均领先同业。建行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建信投资累计签署市场化债转股合作意向框架协议项目71个,签约金额7233亿元,落地金额1534亿元。

本轮市场化债转股始于2016年,主要目的是助推具有发展前景的高负债优质企业降杠杆、减负债、促改革、推转型。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这一工具的实施不仅可以优化经营环境,也可将不良资产进行债转股,化解风险,减轻资本和拨备压力。

从五大实施机构落地案例来看,市场化债转股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化工、装备制造等行业中,且以国企为主,尤其是地方国资。截至2019年2月末,市场化债转股签约项目总额达2万亿元,签约项目420个,资金到位6300亿元,资金到位项目337个,资金到位率31.07%。

据悉,目前市场运作成熟的债转股模式有三种:一是入股还债,由银行实施机构独立或者联合社会投资者投资入股,获得标的股权,偿还债务,降低企业杠杆率;二是收债转股,收购企业债权后转化为股权;三是以股抵债,对陷入财务危机的公司,通过司法手段将银行债权转为股权。其中,入股还债是主流模式。

银行系实施机构仍占主导

本轮债转股启动以来,一直存在“签约多、落地少”的问题。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西亚向记者表示,根据公开资料估算,债转股签约金额于2018年出现较大幅度下滑,资金到位率仍然不高,低于预期。

从实施层面看,市场多将此归咎为资金募集困难、转股定价符合预期的标的不多等因素。东方金诚首席金融分析师徐承远表示,债转股项目实施周期长、收益率低,投资人往往参与动力不足,因此整体落地较慢。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仍以现金清收、核销为主,债转股比例较低。

为解决债转股实施层面资金来源问题,监管部门去年可谓用心良苦、多方清障。一是安排定向降准资金,用于市场化债转股。交行2018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交银投资落地的16个项目、79.49亿元金额中,定向降准资金使用量达31.5%。二是鼓励保险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银行等各类机构及资本开展市场化债转股业务。

然而据记者了解,银行系实施机构仍是目前的市场主力,险资、AMC等资金参与意愿不足。浙江一家地方AMC公司人士说,目前地方AMC直接参与债转股的应该不多,一方面股权投资的决策时间比较长,另一方面或许是好的标的不多。

徐承远表示,“发股还债”模式可通过设立私募股权基金,利用社会资金来进行,并且标的企业偿还债务时以全额偿还居多,操作性更强。从落地项目来看,标的企业多为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有流动性强的二级市场作参考,公允价值较好判断。

据悉,去年工行、农行、建行、中行债转股实施机构相继备案私募股权基金,以推进债转股落地。“预期债转股未来仍将作为不良资产的一种清理手段,但落地速度则取决于银行是否成功引进其他社会资本,例如险资、私募基金等。”艾西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