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分析正文

基金年度排名到冲刺时期 基金经理追求“稳妥的平庸”

距离年终只有一个月了,又到了基金年度排名的冲刺时期。作为全市场信息最透明的资管产品,公募基金公信度最高,良好的业绩表现,可以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夺得公募基金年度冠军,或者进入年度业绩前十名,不仅可以带来至高荣耀,而且可以带来巨大商业利益。不管是王亚伟、王茹远还是任泽松,都曾经依靠业绩冠军,带动旗下产品规模大增。

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夺得年度基金冠军,可以借机打造品牌,给公司带来强大的市场口碑和营销卖点,带动公司旗下基金销售。圆信永丰优家生活基金夺得2016年度业绩冠军之后,让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圆信永丰基金声名鹊起,受到很多投资者追捧,公司规模几何级增长。

新发基金数量爆炸性增长
新发基金数量爆炸性增长

巨大商业利益之下,为了提升业绩,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可谓费尽心力。但从基金行业现状来看,随着新发基金数量的爆炸性增长,夺得基金年度冠军变得越发困难,只有风格激进并且踩对节拍的基金才有望问鼎,这也助长了部分基金过度追求短期业绩的倾向。

据了解,当前大多数基金公司的考核制度,尽管已经逐步淡化短期指标考核,用一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等长周期加权考核,取代单一的一年期指标考核。但在现行考核体系中,一年期考核占比往往最大,也最为基金经理看重。据了解,部分基金经理因为一年期业绩不佳而被迫下岗。

对于不少基金经理来说,业绩考核不仅仅是事关排名的问题,也是保住饭碗的问题,在排名压力之下,不少基金经理开始追求“稳妥的平庸”:不求排名居前,但不能落后。从操作策略上看,在当前市场风格漂移不定、小市值股闪崩频发的情况下,不少基金开始抱团持股四大行、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蓝筹股,以此追求业绩“不会差到失去饭碗”。

应该说,基金经理买入上述大蓝筹并没有错,但是不少基金经理买入的逻辑,是受业绩相对排名制度的驱使,即使明明知道市场会下跌,空仓又害怕踏空,于是选择买入大蓝筹作为保住饭碗的策略。他们考虑买入投资标的时,保住饭碗成为投资的起点,这严重违背了“受人之托”的信托责任。

从投资规律看,不管是投资还是公司发展,从长期眼光进行布局,收益通常都会更大,如果专注于短期业绩,长期空间也会越来越小,基金公司需要在制度层面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改进。对于追求平庸的基金经理来说,不仅有违信托责任,而且失去了主动投资的意义,终会被投资者所唾弃。

事实上,对于任何行业来说,再完美的制度,也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对于行业竞争加剧的公募基金行业来说,基金经理对信托责任的担当显得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