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增破发现象频发 有定增私募产品亏损超80%
题材股大幅挤泡沫、白马股躲不开补跌,伴随着A股市场的持续调整,定增破发现象频发。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17年11月3日~2018年11月2日,合计302家上市公司的定增股份上市,其中242家公司处于定增破发状态,定增破发率高达80%。
今年无论是上市公司定增数量,还是募集资金规模均创下2015年以来新低。记者注意到,有业绩垫底的定增私募基金产品,年初以来亏损幅度超过80%。
定增募资规模创新底
今年以来,A股三大指数不断创下新低,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也难逃破发命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17年11月3日~2018年11月2日,定增股份已上市的公司合计302家,没有跌破定增价的只有60家公司,而剩余242家公司处于定增破发状态,定增破发率高达80%。
此外,东方财富Choice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1月4日,定增上市共212起,募资总额634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2015年~2017年期间,实施定增的公司数量分别为456家、546家和348家,募资规模分别为7123亿元、11647亿元和8371亿元。今年无论是定增公司数量,还是募资规模均创下2015年以来的新低。
定增私募产品最多亏超80%
记者查阅私募排排网最新的数据发现,今年以来仅有14.2%的股票策略私募产品取得正收益,其中1148只股票策略私募产品濒临清盘线。从定增私募基金产品的表现情况来看,最近一年,事件驱动策略指数以-16.4%排名八大策略最后一名。
数据进一步显示,近一年来,共有152只定增私募基金产品纳入排名统计,其中101只定增私募基金产品亏损在10%以上,甚至有部分定增私募基金产品出现大幅亏损。其中1只业绩垫底的定增策略产品,今年以来亏损幅度达80%,另外,还有6只定增产品今年以来的亏损幅度超过50%。
近年来,管理层陆续推出了关于定增市场的各项规定,整体上私募基金参与定增的规模和数量均有下降。对此,乔戈里资本牛晓涛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参加定增的基金亏损严重,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今年沪深两市大幅下挫,沪指从年初的3314点跌到目前的2659点,跌幅达19.59%,去年参与增发的定增基金是锁定一年,自然跟随大盘下跌。二是定增基金基本上是配杠杆参与上市公司的增发,在单边下行的市场里,杠杆加大了亏损。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定增项目“吃不饱”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去年实行定增新规,最低增发价不能低于增发日市价的90%,折价缩小,很多机构觉得为了最多只有10%的差价来换取一年的流动性不值得,所以导致增发的吸引力下降。其次是去杠杆,定增基金很难配到杠杆,在没有杠杆,没有折价吸引力的情况下,看好一只股票,还不如在二级市场上直接买入。在参与资金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很多优质的增发项目也就出现了发不出去、发不满的情况。
不过,也有私募人士判断,这属于正常的现象,过去由于赚钱效应吸引的一批热钱和散户资金由于定增红利缩减逐步退场,取而代之的是一批专业化程度高、擅长产业投资逻辑与基本面研究的机构投资者。现在的投资人更理性,更专注于长期价值投资。相对牛市来说,目前在A股市场底部参与定增基金投资较好,许多好的定增项目估值偏低,倒可以长期持有从而等待下一波牛市。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刘有华告诉记者,这三年中小创股价不断调整,改变了定增私募基金的风险收益水平,不再是低风险高收益,反而亏损严重,因此,定增私募基金的发行量和发行规模大幅下降。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的股价低迷,定增融资也面临诸多的困难,所以导致定增数量和规模齐降。
转型量化谋出路
从二级市场的走势来看,中小创跌幅较大,创业板指从2015年的4037点到近期的1184点,其跌幅超过70%。A股市场的调整导致了定增市场环境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让参与定增的机构投资者更加趋于理性。
有私募人士表示,一些公司的定增项目让参与定增的机构损失惨重,这将深刻影响定增市场的参与逻辑,参与定增的投资者会更加注重基本面研究,更为谨慎地参与定增项目。
2017年5月,某私募发行了1只定增产品,规模6000万元。在A股上行之时,其账面收益比较可观。但是在今年5月中旬的时候,大盘却掉头向下,个股更惨,让该产品损失惨重,产品濒临清盘。
对于今年的这种市况,从渠道募集资金的难度加大,该私募表示,后期公司发展方向会重点转到量化对冲上面来。
也有私募告诉记者,在定增高峰的时候有70~80家机构参与一家公司的定增报价,这种狂热追捧导致市场上出现大量的溢价报价,致使发行价格畸高。目前私募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增逐渐趋于理性,不再像之前那样扎堆报价,高溢价夺标。
乔戈里资本牛晓涛对记者指出,定增私募基金准备转型主要是因为定增新规,定增稳赚不赔的好事已成为历史。去年以来80%以上的定增项目是亏损的,有些杠杆高的项目甚至亏掉了全部本金。上市公司发不出去定增项目募集不到资金,私募基金募集不到资金,投资者对定增失去信心。据了解,部分长期从事定增业务的私募机构也在考虑将策略转型为量化对冲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