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分析正文

保险与互联网渗透程度加深 太保三“投”蚂蚁金服

保险业与互联网的相互渗透程度正在进一步加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披露的最新公告显示,中国太保旗下子公司太保寿险与蚂蚁金服已于5月29日签订股权投资协议,太保寿险拟斥资约16亿元投资蚂蚁金服股权,目前已处于实际出资阶段。

保险与互联网加速融合
保险与互联网加速融合

这是自2015年以来,太保第三次投资蚂蚁金服股权。查询蚂蚁金服工商注册资料后发现,除太保之外,另有中国人寿集团、人保资本、新华保险等3家相关保险巨头先后参与过蚂蚁金服的融资。在资本层面的交集,还只是这两大行业加速融合的第一步。

保险四巨头齐投蚂蚁

太保寿险发布的公告内容显示,此次投资蚂蚁金服使用的是保险责任准备金,主要是运用传统险账户、分红险账户保险资金一次性出资,出资金额分别约为4.8亿元、11.2亿元,合计约16亿元。

此次投资完成后,太保寿险的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占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13.45%,投资单一权益类资产的账面余额占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0.39%,投资单一法人主体的账面余额占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0.39%,符合相关规定。

这并非太保寿险首次“相中”蚂蚁金服。2015年3月、2016年4月,太保寿险曾两度参与蚂蚁金服融资,出资额分别约为9亿元、10亿元,加上最近这一次,太保寿险累计投资蚂蚁金服金额约35亿元。

记者在查询蚂蚁金服工商注册资料后发现,除太保寿险之外,另有中国人寿集团、人保资本、新华保险等三家相关保险巨头,亦先后参与过蚂蚁金服的融资。“从他们投资蚂蚁金服的金额和股权比例来看,财务投资的可能性较大。”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称。除蚂蚁金服之外,近年来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为代表的保险公司,还先后投资了滴滴出行等互联网企业,体现了保险资金意欲分羹新兴朝阳产业的愿望。

BATJ涉保提速

另一方面,以BATJ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也在加速涌入保险业。《中国保险科技行业投融资报告》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互联网巨头BATJ、新浪、苏宁入股了12家拥有保险相关牌照的公司。

其中,蚂蚁金服斩获最多(6家),涵盖内地寿险(信美相互)、财险(国泰)、中介以及中国香港地区保险牌照;腾讯则入股了众安保险、和泰人寿;在申请自设保险公司未果后,京东又计划斥资约5.37亿元、以二股东身份,参与安联财险中国的增资。除此之外,其余互联网企业拿到的仅仅是保险中介牌照,而非法人保险公司。

目前在BATJ中,仅有百度“染指”保险牌照的心愿未了。百度曾分别于2015年底、2016年6月宣布:计划与安联、高瓴资本联手设立百安互联网保险公司,与中国太保旗下子公司太保产险共同发起设立互联网车险公司。但至今没有获批消息传来。

殊途同归建闭合生态圈

资本纽带只是保险与互联网交集的一个层面,越来越多的融合形式正在诞生。互联网巨头涉足保险,除投资保险公司实体之外,靠的是日常生活方式作为入口,然后再提供一些金融服务,同时将最新科技技术赋能保险合作伙伴,最终与保险公司深度融合。以蚂蚁金服为例,目前其已开放“定损宝”“车险分”等技术,支持和助力保险行业实现转型升级。

而保险企业在内的金融机构,则是希望通过金融服务作为起始点搭载到互联网里去,通过金融服务延伸到生活服务,最终再反哺金融。比如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走在最前面的中国平安,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这两种方式可谓殊途同归,都是要建立一个闭合的生态圈。有的只是围绕保险上下游产业链进行整合和延伸。比如,通过集中“医、药、健康、养老、投资”等在内的关联产业和客户,整合衍生产品和相关增值服务,最终形成一个与保险相关的生态圈;有的则是提供“医、食、住、行、玩”等全方位基础服务和与之相关的各类金融服务,这种全方位的生态圈将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消费体验,强化与客户的关系和黏性。

互联网时代下,人们的思维、消费等多维度行为习惯已发生颠覆性改变。在新的金融业态下,保险业面对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也从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取暖。保险与互联网的融合势必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