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万家新三板公司披露年报 2000多家将被重点审查
截至4月27日,新三板已有过万家公司披露2017年报,年报审核工作将是史上任务最为艰巨的一年。万家企业怎么审?如何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带着这个问题,上证报记者近日在全国股转公司媒体开放日——“与新三板企业年报审查零距离”的活动中采访了股转公司相关负责人。
据了解,11000余家挂牌公司中,具有公众化程度高、存在特殊监管事项、年报指标存在异常、资本运作频繁等特征的公司年报将被列入重点审核范围,数量预计超过2000家,其余非重点公司则例行常规审查。同时,随着股转公司年报审查系统的完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监管技术令审查效率明显提升。
据悉,股转公司在监管处罚力度上也会进一步加大。有关负责人表示,年报逾期未披露的公司将被采取自律监管措施,创新层逾期未披露年报的将不再符合维持条件,一季报逾期未披露的公司也将被采取自律监管措施。
人工智能提高年报审核效率
随着新三板挂牌公司突破11000家,年报审核工作量将创出历史之最。据上证报记者了解,股转公司的监管员,尤其是专岗财务审查员,在财报集中披露期,通常要加班到深夜11点,在人工审核的同时,科技监管势在必行。
目前,新三板公司年报信息披露的流程是这样的:挂牌公司先通过编制工具编制年报,主办券商通过业务支持平台上传年报,股转公司的系统会自动在披露时段将年报披露到官网,年报挂网后将启动事后审查,包括:系统自动根据规则预审年报,并将预审结果报送监管员,监管员通过业务支持平台,线上对年报进行事后审查。
随着股转公司年报审查系统的完善,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审查效率已有明显提升。在整个年报审查的过程中,股转公司的系统会先进行自动化预审,自动筛查违规线索,实现监管无死角;同时,系统还会进行多维度的风险指标扫描,作出线上风险指标预警与文字提醒,帮助监管员聚焦监管重点。
在数据分析部分,股转公司利用XBRL数据分析工具,可以进行财报的定制化展示、分析公司的基本情况、变动比例、创新层达标情况等,帮助监管员全面、快速地了解公司状态。
2000多家公司年报将被重点审查
在11000余家公司中,股转公司还会将年报分为重点审查公司和非重点审查公司。其中,具有风险外溢性高、公众化程度高;存在特殊监管事项;年报指标存在异常(系统预审提示);资本运作频繁等特征的公司将受到重点审查,此类公司数量预计超过2000家。
对于需要重点审查的公司,在监管员初审后,必须由专家小组进行审查,再将审查结果通过系统反馈至监管员。若需公司及相关机构进行说明、核查、更正的,由监管员反馈至主办券商和挂牌公司;需公开问询的,将由股转公司挂网公开问询反馈。
非重点公司的审查流程是:监管员自行审查,若审查过程中存在异常事项或不确定事项,可将非重点公司变更为重点公司,交由专家小组审查。
监管处罚力度持续加大
“为进一步规范信披,今年我们对年报信息披露的监管和处罚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大。对于逾期未披露年报和无故不披露年报的公司,将予以更加严格的处罚。”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年报审计之前,股转公司联合证监会公众公司部、会计部等有关部门已经对会计师做过集中培训,提示年报审计要点。为提升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2017年,证监会还统一组织了对审计机构的检查,并对10家审计机构及53人次注册会计师采取了行政监管措施。同时,还将部分审计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移交稽查处理。这其中,部分审计机构就是因新三板公司项目被罚,起到了警示和规范作用。
“去年,股转公司对年报和公告中存在疑点和需要补充披露的事项共计下发了81份公开问询函。预计今年起,问询函将成为常态,数量将大幅增加。”上述负责人表示。
从问询函的内容来说,如果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疑、关联交易较多,收入质量有水分,以及合法经营有瑕疵等,通常会受到监管问询。此外,容易引起监管关注的财报异常还有:商誉出现减值迹象却没有计提减值;应收账款增幅较大,尤其在营收下降时应收账款反向上升;以及非经营性质客户是否涉嫌关联方占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