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AMC发展正驶入快车道 期待政策进一步放松
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发展正驶入快车道,开拓多渠道的融资渠道成为不少地方资管公司的当务之急。记者日前通过采访北京、安徽和河南等地的地方AMC了解到,资产证券化、发行债转股专项债以及联合社会资本成立专项基金等方式,均是地方AMC酝酿和尝试中的“补血”渠道。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获得监管部门牌照的地方AMC已接近50家,随着政策持续松绑,多地已设立或正在筹备设立其辖内第二家地方AMC。业内人士预计,地方AMC的数量未来将继续增长。伴随着地方AMC业务的不断扩张,其对资金的渴求也愈发强烈,但受制于政策限制,其融资便利性远不及四大AMC。
北京市国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郭志国对记者表示,不同于四大AMC,地方AMC最大的特点表现在机构性质上,属于特许从事金融不良资产批量处置业务的准金融机构,未获得金融牌照,无法享受到金融机构的融资便利。
安徽国厚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不良资产事业部总经理夏洪涛也表示,地方AMC没法进行银行同业拆借业务,收包的资金基本上都来源于自有资金,但外部融资成本比较高。比如,今年花一个亿收资产包,明年利息可能就是1000多万元,处置回现的压力比较大。他坦言:“不缺钱,缺的是低成本的资金。”
在这种情况下,多家地方AMC想方设法开拓低成本的融资渠道,资产证券化就是方式之一。据了解,国通公司正在试图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来融资,资产证券化相关业务已经被列为其2017年的重点工作之一。“目前资产证券化市场比较活跃,我们以前通过购买其他银行类发行机构的产品份额,已经部分参与到这一市场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接下来,我们会尝试做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起方,一方面解决自己的资金来源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给想参与这一市场的投资者提供投资机会。”郭志国说。
记者从中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也了解到,目前中原资产的资金来源为与多家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各种方式的融资合作。未来,中原资产将探索通过发债和资产证券化方式进行融资。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去年初已经重启,不过地方AMC在债券市场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还没有先例。一位银行间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地方AMC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可能面临一些身份认定的问题,因为其作为“准金融机构”,一方面不能算“金融机构”,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算“非金融企业”,所以未来可能需要“一事一议”。
除了资产证券化之外,作为债转股的实施机构,不少地方AMC也尝试通过债转股专项债来为其债转股业务进行融资。去年年底,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专项债券发行指引》。今年5月,陕西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获准发行48亿元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专项债券。
记者还从某中部省份地方AMC处了解到,目前其正在与债转股标的企业进行磋商,待成熟后,也预备将项目报至发改委,申请发行债转股专项债券。
除了上述两种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成立基金是不少地方AMC已经在广泛尝试的融资方式。记者了解到,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国厚资产累计收购处置不良资产超过300亿元,管理不良资产基金及各类城镇化基金、产业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90余只,管理规模约1200亿元。据郭志国透露,国通公司目前也计划推进成立规模超百亿的不良资产处置基金,具备收购上千亿(账面值)不良资产的能力。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地方AMC人士期待政策进一步放松。中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郭鸿勋表示,地方AMC目前面临资金成本的压力,希望监管机构在金融许可证的发放上松绑,帮助地方AMC筹措更多低成本的资金,促进其功能更好地得以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