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公司研究正文

退保金是否会压垮前海人寿 净现金流为负如何看待?

一组文件的流传,再次引发了市场对于前海人寿流动性风险的担忧。尽管文件的真实性目前还未被证实或证伪,但其中提及的600亿元的退保金是否会压垮前海人寿?面对市场的质疑,5月17日,前海人寿发布回应称,“公司经营正常,现金流稳定。未来一年内公司的流动性指标保持在合理安全的范围。”

退保金是否会压垮前海人寿
退保金是否会压垮前海人寿

前海人寿的现金流风险情况到底如何?和同类型公司相比又是什么水平?它们目前的流动性风险整体情况如何?为此,第一财经记者尝试从多个指标来进行分析,并选取同样以万能险为主的其他9家寿险公司同业进行横向比较。

退保金是否引起风险

根据保监会数据,2016年以万能险为主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在规模保费中占比超过70%的寿险公司共有前海人寿、中融人寿、华夏人寿、君康人寿、信泰人寿、英大人寿、中华联合人寿、瑞泰人寿、恒大人寿、复星保德信人寿10家。其中,中融人寿、恒大人寿2家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占比超过90%,前海人寿这一比例则为78.02%。这些公司几乎都受到了监管政策的影响,面临规模保费下降和业务急需转型所带来的压力。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这10家公司的数据发现,由于保监会在去年9月和12月分别对万能险为代表的中短存续期产品加以限制,这10家保险公司中有8家在今年本该“开门红”的一季度中遭遇了规模保费的同比大幅下滑。其中,前海人寿作为唯一一家“开门红”期间万能险新业务被暂停的保险公司,其规模保费的下滑幅度最大,为70.17%;复星保德信、信泰人寿、中融人寿、中华联合人寿的规模保费同比降幅也超过了50%,而恒大人寿规模保费同比上升7.4%。

在规模保费迅速下降的期间,无法实现新增保费的补充,同时由于这些公司过去主打的理财型万能险大多采用的是“长险短做”的模式,即虽然保单有效期为5年或更长时间,但只在前2~3年收取退保手续费,一旦退保手续费不再收取,众多投保者会选择退保,形成大量的“到期型退保”。

从这10家2016年的退保金同比涨幅来看,前海人寿的退保金涨幅最大,较2015年上涨5.26倍达90.06亿元,但这背后有保费规模等因素影响。如果用当期退保金与当期规模保费之比来看当期退保金对当期现金流的冲击,君康人寿、英大人寿和前海人寿都在8.5%~9%的区间,而中融人寿由于之前对新业务和投资方面的监管措施,2016年退保金甚至超过了当年的规模保费,使其遭遇巨亏。

对于国内100多家寿险公司中唯一被暂停万能险新业务且同时被限制新产品报备的前海人寿,退保金是否会引起风险?

针对上述文件中前海人寿的600亿元预估退保金,有保险业内人士表示,这只是预估数据,每个保险公司在年初均会对当年的退保金额进行预估,预估数据并不等于实际发生退保。而衡量退保金是否会引起风险,偿付能力指标及流动性指标就变得异常关键。

5月17日,前海人寿的公告称,自去年12月以来,前海人寿一直积极做好现金流监测和客户服务工作,每日监测现金流情况,目前公司经营正常,现金流稳定。未来一年内公司的流动性指标保持在合理安全的范围。前海人寿坚决执行“保险姓保”的监管要求,坚持全面转型,深耕传统保险,大力发展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保险产品,持续为服务实体经济做出应有贡献。

前海人寿在回应中表示,根据其2017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60.52%及121.04%,均高于监管要求。

目前保监会对于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要求分别不低于50%和100%,否则就将采取一系列监管措施。

根据上述另外9家寿险公司的今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它们在一季末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也均达到了监管要求。

其中,中华联合人寿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达到639.68%,而前海人寿和华夏人寿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以及瑞泰人寿和恒大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在这10家公司中相对较低。同时,在这10家中,仅有前海人寿、复星保德信、中融人寿三家的一季末两大偿付能力指标均较上季末稍有提升。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