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公司研究正文

种植企业月均融资过亿 众兴菌业回应募资闲置疑云

记者查询发现,截至2016年9月30日,众兴菌业账面上现金、其他流动资产分别为3.83亿元、8.32亿元。而2016年中报显示,公司其他流动资产中,几乎全部是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

种植企业月均融资过亿
种植企业月均融资过亿

“立足西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这是深圳中小板企业众兴菌业(002772.SZ)在IPO招股书上郑重写下的发展战略。

然而上市不到两年,这家被冠以西部“食用菌一哥”头衔的公司,账上还躺着8亿多的闲置资金,却急于在去年10月开启了二轮定增。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闲置资金,很大一部分流向了银行理财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A股上市公司定增融资规模为史上第一的1.49万亿元,而同期新股融资规模仅为1424亿元,是IPO融资规模的10倍多。

众兴菌业的做法,只是揭开了A股再融资迷局的冰山一角。

第二块“敲门砖”?

总部位于甘肃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众兴菌业,2015年6月26日上市,主营食用菌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收入几乎全部来自金针菇产品,IPO募资4.84亿元。

2月3日,众兴菌业公告披露,收到中国证监会对其去年10月的二次定增方案的审查反馈意见书。监管层指出,截止到2016年第三季度,公司IPO及前次定增募集资金中,尚有8.12亿元未投入使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其短期内又进行大额募资,是否存在过度融资的倾向?

记者查询发现,截至2016年9月30日,众兴菌业账面上现金、其他流动资产分别为3.83亿元、8.32亿元。而2016年中报显示,公司其他流动资产中,几乎全部是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期限在2-3个月不等。

对此,2月17日,记者致电众兴菌业证券部,对方回复称,“募集资金不可能一下子全投入项目中,项目建设都是分批进行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把一部分钱拿去做理财。”他还打了一个比方,“就像盖房子一样,不可能一下子盖好的”。

在10月29日披露的预案中,众兴菌业拟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8898万股,发行价格不低于19.81元/股,募集不超过17.63亿元。

而其募资用途,主要是投向年产2万吨双孢蘑菇及11万吨堆肥工厂化生产项目、年产3.24万吨金针菇生产线建设项目、年产3.24万吨金针菇工厂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项目等。

实际上,就在此次募资的两个月前,众兴菌业刚刚完成一次定增计划,到位资金11.27亿元,将用于年产3万吨金针菇生产线建设等项目。

如果算上这次定增计划,其募集总额达到28.9亿元,新增股本占最新总股本的比例高达38.34%。

“对一些公司来说,上市只是‘敲门砖’,上市之后,里面的操作空间更大,所以才会有天量再融资规模的存在。”一位浙江的上市公司董秘一语道破。

而众兴菌业的这次融资,无异于IPO之后的第二块“敲门砖”。

此外,监管层关注到,截至2016年9月30日,众兴菌业(合并口径)资产负债率为18.89%,如果本次再融资完成,这一数据将进一步下降到11.55%,明显低于公告披露36.91%的行业平均负债率。

在负债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众兴菌业为什么不采用负债融资,而是选择再发定增,其募资所得究竟在项目的建设情况如何?今年的业绩表现如何?

对于种种疑问,上述众兴菌业证券部人士表示,“2月27日-28日我们的年报就会出来,到时候看我们的年报就可以了。”

一位熟悉上述金针菇生产模式的上市公司人士分析,“种植利润直接和生产空间有关,因为它的金针菇是整体式种植,都是一个大的车间一层一层摆好的,如果钱的确用到生产空间了,那产能应该提高很大。”

另一位制造业上市公司证券投资部经理则介绍,“我们去年做了定增,是一个机器换人的技术改造,就是在现有的生产线上改造,每年都要投入。”

不过,众兴菌业2015年公告披露,除了投资1.15亿元、年产12600吨的金针菇生产线建设项目完工外,投资1.1亿元的年产7200万吨杏鲍菇项目,进展仅为6.42%,而另一个募资7615万元的“食(药)用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已经悄然变更为“年产15000吨食用菌(多糖子实体原料)一期生产线建设项目”募资的一部分,实施地点也在陕西的两家子公司之间做了转换。

公告指出,上述项目未达到预计收益是因为“金针菇销售单价的下降以及偿还部分银行贷款”。

而“拟从原来单一的金针菇产品逐步向双孢菇、真姬菇、香菇、杏鲍菇以及与食用菌相关的保健品等领域发展”成为其调整研发中心的理由。

目前,众兴菌业已经申请延期至4月23日之前回复证监会的审查反馈意见书。

同业“毛利差”疑云

在A股市场,众兴菌业并不是第一家卖金针菇的企业。与之对照的除了登陆创业板、其后进军医疗健康的星河生物(300143.SZ),还有2016年5月刚刚完成IPO的雪榕生物(300511.SZ),几家上市公司均靠着金针菇业务,风光一时。

据全国企业工商注册信息系统,众兴菌业旗下共有山东众兴菌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众友兴和菌业有限公司、陕西众兴菌业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子公司。

在这家菌菇企业不断加快募资的步伐中,其高额的毛利率随之受到关注。

2016年上半年,作为金针菇行业大佬的雪榕生物,产品毛利率为27.71%,而众兴菌业2016年上半年毛利率却高达39.58%,中间差额达11.87个百分点。

“关于毛利率的差异,我们在招股书里写了。”上述众兴菌业证券事务部人士表示。

记者查询招股书发现,众兴菌业金针菇产品包装物成本记入“销售费用”科目,而雪榕生物记入“主营业务成本”,导致营业成本额口径不一致,如果将雪榕生物金针菇成本中的包装物成本剔除,两者的毛利率水平相差无几。

对此,雪榕生物证券事务部一位工作人员2月17日也确认,“主要是我们把包装材料费计入管理费的范畴,而众兴菌业,是把这块计入成本考虑的。不过他提到,众兴菌业的毛利率稍微高一些,原因是其主要布局在西部。

2016年三季报显示,虽然众兴菌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4.16亿元和1.2亿,同比增长29.85%和78.75%,不过每股收益由2015年的0.541元/股下降至0.377元/股,同期减少30%,而每股现金流也由0.84元下降至0.3元,下降54.48%。

在上述高毛利和业绩背后,2016年半年报显示,公司2016年上半年管理费用中的职工薪酬、研发支出均出现明显下降,其中职工薪酬同比下降27.88%至426万元,研发支出同比下降98.34%至3万元。

此外,2016年3月,众兴菌业发布每10股转增11股高送转,还遭到深交所问询。

“项目未来的收益,或者说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性,如果达不到预期,就会成为一个现象,如果这个现象扩大的话,就会成为一个系统性风险。”上述上市公司董秘指出。

与之类似,上海雪榕生物,也因为近期再融资计划受到了监管层的关注。

反馈意见提出,雪榕生物去年5月刚完成IPO,使用不超过2.5亿元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今年1月份还认购了合计6000万元的理财产品。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其上市第一年即出现业绩下滑的可能。2016年业绩预告披露,公司实现盈利1.06亿元-1.23亿元,下滑0%-14%。

对此,上述雪榕生物证券事务部称,“主要是新产品香菇前期投入较大,不过我们的效益还是不错的,有一个90吨的项目,净利润达到720万元。”

对于闲置资金管理,其给出了类似众兴菌业的理由,“理财产品是1个多月的短期项目,主要是每年项目还未投入间隙放的”,其强调,“2016年10月,募集资金用了76%,没有用债权融资,是考虑资产负债率比较高。”

上述上市公司董秘对最近的再融资趋势感受颇深,“监管层希望引导资金到一些实体经济中去,而不是为了并购而去并购,为了做市值而做市值,因为只有再融资这块收紧的话,IPO才能顺利地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