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分析正文

A股整体走势疲弱 严格监管再融资和减持

今年元月以来,A股延续2016年颓势,整体走势疲弱,对此国内广大投资者把导致这种现象归咎于IPO提速,其实不然,而真凶则是再融资规模的不断膨胀和大股东减持的日益频繁。笔者这么说并非凭空杜撰,而是有充分事实根据的。

严格监管再融资和减持
严格监管再融资和减持

据证监会披露数据,2016年A股市场IPO、再融资合计达1.33万亿元。其中IPO合计248家,募集资金总额为1601.73亿元,存量上市公司再融资金额是IPO金额的7倍。同时,2014年、2015年A股市场总体融资额分别为7490亿元和15215亿元,其中IPO占比分别为8.9%和10.4%。按此计算,最近三年再融资在A股融资总额中的平均占比高达九成以上。

2016年在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中,有54家公司定增募集资金达到或超50亿元,19家公司募资总额超过100亿元。这就造成了过度融资、结构不合理和资金使用随意性大等突出问题。同时,与当前股指走低相伴随的是上市公司股东汹涌减持潮涌现。

据资料,今年沪深两市共有1030家公司解禁,目前估算解禁市值为28819.74亿元。如果按照去年12%左右的减持比例估算,今年减持市值预计约为3400亿元,无疑将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若放任公司通过“减持+高转送”套现,且减持后的大量资金大都去向不明,有可能用于个人消费,也有可能转移到海外,让广大中小投资者成了股市下跌的“接盘侠”。

显然,IPO相比再融资则是小巫见大巫,再融资和减持对A股的冲击更大,再融资与减持成了股市实实在在的“抽血机”。

对此,笔者认为监管部门提速IPO是对的,但不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IPO为资本市场“放水”上,而更应加大对再融资和减持“漏水”现象的监管力度,实施“放水”与“堵漏”两手抓监管战略;否则,即便IPO提速再快,都将无法跟上资本市场“失血”速度的。

从当前看,应在四方面着手对再融资与减持的监管:一是提高再融资如定增的门槛,对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项目效益、融资间隔时间、主业关联度等设置条件,控价控量;不能任由公司随便编个项目就融资,尤其是亏损公司的定增全面停止。同时,监管层应从其他资金供求方面下手,比如加快批准成立私募、公募基金力度,加大银行理财、养老金等资金入市节奏、降低再融资规模等。

二是制定再融资奖优罚劣制度,重点扶持创新产业,杜绝乏善可陈的公司进行再融资,坚决控制垃圾公司再融资,对垃圾公司实行强制退市制度,确保市场整体估值体系不紊乱,恢复市场健康发展生机。三是完善大股东减持制度,严禁清仓式减持,规定上市公司在一定年限分红不大于融资额不允许减持,分红达到融资额时才能分批减持。

四是采取措施限制上市公司频繁融资或者单次融资金额过大。对现行制度进行重新评估,严格再融资审核标准和条件,解决非公开发行和其他融资方式失衡的结构性问题,发展可转债和优先股,抑制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行为,并严格查处涉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的大股东减持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