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公司研究正文

中国船舶预亏20多亿元 企业盈利水平大不如前

中国船舶同时发布了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公告,中国船舶及其所属子公司,预计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37.2亿元。受造船业下行影响,中国造船企业盈利水平大不如前。

中国船舶预亏20多亿元
中国船舶预亏20多亿元

1月24日,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600150.SH,下称中国船舶)发布公告称,去年预亏25亿-28亿元,较上年同比下降4627.12%-4142.07%。

中国船舶为“南船”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船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其主业包括船舶建造、船舶维修、船舶配套等。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航运业的深度调整对船舶业造成了重创,全球造船市场进入持续下行周期。

与2006-2010年相比,全球船舶市场在2011-2015年的年均成交量下滑了近四成。新船价格大幅下跌,成交量、手持订单极度萎缩。中国船舶业由于此前的恶性竞争,更是面临着库存高企、交付困难的窘境。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1月20日公布的年度统计显示,2016年全国造船完工量为353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5.6%;承接新船订单量为210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2.6%;截至2016年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为996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9%。中国造船行业三大指标均呈现下滑。

中国船舶称,2016年巨亏一是因为海工市场极度低迷,海工装备交付困难,手持海工订单受到延期甚至弃单等因素影响,计提了大额资产减值;二是船舶市场经营形势较为严峻,新船市场成交低迷、价格下行,船东接船意愿低,导致中国船舶部分手持订单预计出现亏损。

中国船舶在同日还发布了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公告。中国船舶及其所属子公司,对可能发生减值的各类存货资产,将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37.2亿元。

资产减值准备是指由于固定资产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因已完工钻井平台无法交付导致维护成本大幅增加,当前海工产品成交稀少,手持的钻井平台是否能够按原合同价交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中国船舶全资子公司上海外高桥(20.310,0.19,0.94%)造船有限公司(下称外高桥),对海工产品预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1.6亿元。

另外,因新承接船舶订单同比明显下降,船东接船意愿较低、提出减价要求,使得部分船舶产品预计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价值。外高桥对其建造的其他造船产品预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1.9亿元。

基于上述原因,中国船舶旗下子公司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亦对其造船产品预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72亿元。

2015年巨亏的中国重工(7.650,0.08,1.06%)股份有限公司(601989.SH,下称中国重工)则在去年实现扭亏为盈。中船重工称,2016年股权转让措施对其利润贡献明显。预计净利润为5亿-7亿元。2015年,中国重工亏损26.2亿元。

中国重工是中国另一大船企--“北船”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下称中船重工)旗下上市公司,去年通过六家二级子公司的股权转让,获得账面净资产的差额10.5亿元(税前收益),在2016年完成以资产参与中国动力重大资产重组,向中国动力转让四家二级子公司股权,获得中国动力3.5亿股股份,占其总股本的20.18%;完成向控股股东中船重工转让两家二级子公司股权。

“南北船”在历史上原为一家,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在1997年分拆而成;两大集团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的造船工业属中船重工(北船);长江以南属于中船集团(南船)。

1月13日报道称,2016年全球新签订单量预计将跌至198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两船”之间的无序竞争极大阻碍了接单能力,继续此类重复建设将不利于两大船企在低迷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造船业的产能过剩正倒逼“南北船”整合提速。

1月12日,工信部等六部门正式发布《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6-2020年)》,该计划要求,力争到2020年造船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在“十二五”基础上提高5%,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国际市场份额达到35%和40%左右;力争到2020年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前十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世界级先进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