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公司研究正文

央企重组路线图日渐清晰 兼并重组可实现“强优大”

港中旅集团与国旅集团、中粮集团与中纺集团、中国建材与中材集团、宝钢与武钢、中储粮总公司与中储棉总公司——今年来,5对10户中央企业进行了重组,中央企业户数调整至102户。国资委负责人近日表示,明年央企重组力度不会减,总户数降至两位数已成定局。央企重组加速,收获了什么?

重在产生“化学反应”

重组后效率提高,重复投入减少,运营成本降低

中央企业重组,最直观的变化是“少”和“大”——央企户数减少了,重组后企业的规模大了。然而,在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看来,“央企重组整合,不是简单地做大规模,而是为了内强企业素质、外优市场表现,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央企重组
央企重组

重组后,一批央企跻身世界一流企业行列。重组前,中国远洋和中国海运在行业中分别排名世界第六和第八,重组后中国远洋海运综合运力、干散货、油轮和杂货特种船队运力规模排名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海运界举足轻重的力量。宝钢和武钢重组为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后,年粗钢产量近6000万吨,其中高端产品产量达到4000余万吨,超过韩国浦项和日本新日铁。中粮集团重组中纺集团后,总资产和营业收入都接近5000亿元,在国际大粮商中排名第一,油脂、棉花等品种的经营能力跃居全球前列。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高国家实力的客观需要,重组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规模扩大的同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定价权明显提升。

更重要的是通过重组,发生“化学反应”,起到“1+1>;2”的效果。

协同发展,使重组后企业的效率得到提高、高端供给增加。本轮央企重组中,铁塔公司的组建成为开创性的案例。铁塔公司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运营商共同组建,却不是三家公司铁塔业务的简单拼盘,而是走集约化、规模化之路,最后形成前端竞争、后端合作的“共享竞合”模式,成立两年多来累计节约投资806亿元,节约用地2.1万亩,新建铁塔共享率由过去不到20%提升到75%。

原本同质化发展的中央企业在重组整合后,重复投入减少,运营成本降低。据测算,宝武集团成立后,整合规划原宝钢湛江基地和原武钢防城港基地,预计减少投资约400亿元,减少1000万吨新建钢铁产能。中国远洋海运重组后的协同效益逐步发挥,1—10月新集团实现利润总额135亿元,同比增长7.66%,经营成本同比下降176亿元,全球运输服务水平和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国资委鼓励央企依托资本市场加快内部整合

2015年6对12户央企重组,今年又完成5对企业重组,两年11对大型央企重组,为今后的重组探索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央企重组的路线图日益清晰

强强联合,横向重组。南车和北车重组为中车集团、中远和中海运重组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就是其中的代表。在重组前,这些央企规模比较接近、发展方向相同、内部结构相似。重组后,减少了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提高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今后,有关方面将统筹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和维护国内市场公平竞争的需要,稳妥推进装备制造、建筑工程、电力、有色金属等领域企业重组,集中资源形成合力,减少无序竞争和同质化经营。

优势互补,纵向合并。中冶与五矿重组、中电投和国家核电重组为国家电投,正是其中的经典案例。这些企业产业关联度高,彼此是上下游的关系,通过重组可以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的完善不仅有助于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更能极大地增强企业在市场波动中的抗风险能力。据了解,今后将鼓励煤炭、电力、冶金等产业链上下游中央企业进行重组,打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更好发挥协同效应。

集中资源,专业化整合。在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指导下,支持中央企业之间通过资产重组、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转、战略联盟、联合开发等方式,将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集中。今年9月,产业整合在8家央企间率先启动。其中,中航工业与国机集团发展8万吨模锻压机项目,中核建设与中国一重共同开发第四代核电产业化高温气冷堆项目,在关键技术突破、掌握核心资源方面迈出重要步伐。未来一段时间,还将鼓励通信、电力、汽车、新材料、新能源、油气管道、海工装备、航空货运等领域相关中央企业共同出资组建股份制专业化平台,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联合开发力度,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此外,国资委还鼓励中央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加快内部整合,将投资决策权向三级以上企业集中;鼓励中央企业以获取关键技术、核心资源、知名品牌、市场渠道等为重点,并购重组,推动质量品牌提升。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