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估值高低差距近2.5倍 蓝筹身份毋庸置疑
在“A股大超市”的蓝筹展台,白菜价的银行股和天价的银行股放在一起,看似随意,但又泾渭分明。记者统计发现,银行股估值的差异非常明显,截至上周五,市净率最高超过了2.72倍,最低仅为0.78倍,两者之间相差了248%。
“新上市银行股与老牌银行股的主要区别有两方面;从银行的基本面来看,新银行股借助上市融资的天时地利,有望在业绩增长上展现上市红利保持较快增长;从二级市场角度来看,两类银行的投资者结构区别非常大”,资深市场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新银行流通股股东中的个人投资者和资管产品活跃度高;老牌上市银行的机构股东往往是‘只鼓掌没涨升’,出工不出力。”
沉睡的大象
作为第一大权重板块,银行业的蓝筹身份毋庸置疑,然而截至12月4日,上市银行中仍有9家跌破净资产,全部来自老牌上市银行,国有大行更是全部破净,交通银行的市净率甚至仅为0.78倍。
老牌银行股估值的沉闷并非近日才出现,抛开基本面的原因不谈,仅从市场交易层面来看,部分银行股的交投显然极不活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2月4日),工农中建四大行日均成交额分别为3.95亿元、3.75亿元、4.52亿元、4.29亿元,合计仅为16.51亿元。在2900余家上市公司中,工农中建四大行的日均成交额排名分别位列第302位、第335位、第222位、第255位。
所有上市公司中,日均成交额最高的是万科,日均成交37.03亿元;而中小板企业西部证券的日均成交额排名第五位,日均成交也超过了20亿元。此外,单个股票日均成交额超过16.51亿元的公司共有9家。也就是说,这9家公司中任何一家的日均成交额都超过了四大行的合计成交额。
老牌16家上市银行中,日均成交额排在上市公司百名以内的仅包括兴业银行和民生银行,排在百名至二百名之间的也仅有平安银行。这不由得让人感慨“银行股大象睡着了”。
与之相反,今年下半年才上市的新银行股非常活跃。在上市公司日均成交额百强中占据四席,且前三十名中就占据了三席。
机构“只鼓掌没涨升”
与四大行等多只银行股交易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背后数量众多的机构投资者。
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中期(三季报数据中有关机构持股数据的披露不完整),工商银行共有212家机构入驻,合计持股占比为3.21%;农业银行则有189家机构入驻,合计持股占比为3.32%;中国银行吸引了202家机构,合计持股占比为3.52%;建设银行共有161家机构入驻,合计持股占比为1.3%。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占四大行的流通股比较低,但是如果忽略几乎只增持不减持的中央汇金的持股、财政部持股以及H股和限售股,工农中建四大行中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合计持股的占比则在15%-40%之间,其话语权显然不容小觑。其他老牌上市银行的情况也比较类似,在扣除一些轻易不会抛售股权的关联方和战略合作者后,机构的持股比例已经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老牌银行股是很多机构投资者的标配,但也仅仅是形式上的配置而已,而且越多机构驻扎,机构就越不愿意单独引发行情、给别人抬轿子”,上述资深市场人士对记者分析称,“当然,银行股目前的基本面形势确实不如前几年,但仔细看一下数据可以发现,即使银行被质疑所谓‘暴利’的黄金时代,其估值也是被压制的”。
而新上市的银行股则不同,这些银行的流通股股东里面有散户坐镇,交投更为活跃。例如,今年9月2日上市的江阴银行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有4位散户,合计持股逾430万股,持股市值合计逾5000万元。今年首家上市的银行股江苏银行截至三季度末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自然人占据了七个席位,其中包括前三大流通股股东席位。
“机构虽然将银行股作为标配,但是并不力挺,由于参与的机构众多,反倒成了‘三个和尚没水吃’,一遇到风吹草动往往比谁跑得都快;散户的操作思路通常与机构不同,买银行股不一定是为了‘压箱底’,因此交投更为活跃”,上述人士表示,“从对估值实际的影响来看,比起‘出工不出力的机构’,效果确实好一些。当然,小盘股本身比较容易撬动还是最首要的原因。”
对于老牌上市银行而言,突出概念而不突出蓝筹身份或许为估值低迷的破解之术。老牌上市银行中,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估值可以与新上市银行一较短长。对于A股市场来说,南京银行最诱人的题材无疑是曾经赫赫有名的QFII举牌,而宁波银行的外资股东同样对其力挺。反观几家今年以来不受二级市场“待见”的银行,它们的主业并未跑输同行,甚至仍占据细分领域的龙头地位,但现实是,在投资者眼中“谁过于执着于传统领域,谁就输了”,尽管“你确实是一家很不错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