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举牌上市公司三大焦点 为何频频举牌等
面对险资举牌“乱象”,保监会祭出重拳。5日,保监会宣布处罚前海人寿,对前海人寿采取停止开展万能险新业务的监管措施,并表示密切关注恒大人寿相关情况。

今年股市当中险资为何频频举牌上市公司?举牌“乱象”伤害了谁?险资举牌怎么管?“新华视点”记者对上述焦点问题进行了采访。
焦点1:险资为何频频举牌上市公司?
12月4日,一份“七大保险系资金在A股投资”的表格引发资本市场和股民的高度关注。实际上,从2013年开始,安邦、生命人寿等保险公司就开始频频举牌上市公司,包括地产行业龙头企业在内,低估值蓝筹股成为其主要增持对象。中信证券一项研究显示,保险资金在大地产、大蓝筹企业中的持股比例下限(按照市值加权平均结果)已从2011年初的1.4%上升至2016年初的11.5%。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底,保险资金在A股举牌投资布局了约120家上市公司。保险资金今年大举举牌上市公司的现象,在A股历史上也较为罕见。
12月3日,险资投资布局上市公司再次出现在人们视线当中。前海人寿回复深交所关注函称,截至12月2日收盘,公司及一致行动人持有格力电器股份未达到5%,增持目的是希望获取投资收益,实现保险资金保值增值,目前无参与格力电器日常经营管理的计划。
实际上,前海人寿的表态代表了“资产荒”背景下绝大多数险资投资上市公司的初衷。
多位业界人士表示,资金追逐经营稳定、成长性强的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逐步走强成熟的表现之一。但金融资本强势介入上市公司,可能出现资本与产业之间的矛盾,存在战略整合及经营失败风险,引发资金“脱实向虚”的问题。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表示,2015年以来,低利率环境持续,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收益率大幅下降,而保费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成本居高不下,使保险资金配置承受较大压力,客观上促使其将投资视角转向权益类相关资产。
而从险资选择的投资标的来看,多为低估值大盘蓝筹股,普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分红率较高,能提供较好的现金流,从长期投资价值角度也具备较大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