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公司研究正文

网下“顶格申购”背后藏风险 多机构“超标”报价(3)

民间机构和个人报价最为汹涌

相比有法规约束的基金和券商来说,民间机构、私募基金和个人投资者的报价显得更加无所顾忌。根据上证报的统计,在三角轮胎的网下申购中,个人投资者“顶格申购”的比例达到惊人的99%。参与申购的943名个人申购者中,有935名进行了顶格申购。

同为C类投资人的民间机构和阳光私募基金对网下申购的胃口也不小。江苏瑞华、巨杉资产、江西锐拓、明石投资、青岛以太投资等都动用了一个或多个产品账户“顶格申购”三角轮胎。

根据常识,无论是民间机构的单个产品,还是个人大户,资产规模能达到30亿元以上的,绝对是少数。上述投资者多数也是以超越自身的资产规模在参与网下申购,而对这,目前似乎没有明确的法规限制。

但这两类投资者群体,正在悄然改变网下新股申购的生态。从人数占比看,上述两者为主体的C类投资者已经成为网下申购新股的主要力量。统计数据显示,在三角轮胎的网下申购中,C类成员大概占据“顶格申购”者的四分之三。

从配售比例看,大批顶格申购的出现,大幅摊低了网下的整体配售比例,导致网下申购的竞争进一步白热化。而这可能刺激更多投资者加入“想方设法提高申购规模”的行列。

以三角轮胎为例,C类投资者的网下配售股数已超过了A类或B类投资者,获配数达到网下配售总量的48.5%。而其中签率也是三类投资者中最低的,仅为十万分之五点三。

申购风险有前车之鉴

从当下市场情况看,各类投资者竞相放大自己的网下申购规模,似乎是一件“无风险”的美事。但从历史上看,一旦市场形势出现风吹草动,新股配售比例随时可能出现剧烈波动,而这可能给投资人、发行方或主承销商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

2010年发行的中国一重即是一个例子。由于当时市场环境等因素,中国一重的新股配售比例相比之前发行的新股大幅飙升。其网上发行的配售比例高达4.98%,网下的配售比例更是达到惊人的26.17%。

由于思想准备不足,当时北京和上海的两家大型基金公司旗下的部分基金,获配了远超组合承受能力范围的新股。部分债券基金持有中国一重的比例甚至超越净资产的10%。这无疑给相关基金的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为了消化超标持有的中国一重,两家基金公司不得不紧急动员资源来化解风险。最终,部分基金由于在调整超标持股中造成了损失,被要求动用风险准备金弥补亏损。监管部门也对相关公司下发了监管函,予以警示。

2006年中国国航发行时,北京另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几乎遇上一样的问题。由于国航的网下申购不足,该公司旗下一只基金的申购股款全额获配,这给其组合造成了空前的调整压力。

当下的网下新股配售,已经成为不同类别投资者竞相参与的一场狂欢。放大申购规模、积极参与网下申购,被视为几乎等同于无风险套利的投资策略。但从历史上看,这种火爆的情况,并不能消弭未来新股配售比例波动的风险,以及随着这种波动而来的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情况。如何防微杜渐,营造更健康的发行氛围,可能是需要市场各方一起来关注的话题。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