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特钢债务违约8.7亿 财政部直言援助但不兜底
7月19日,东北特钢宣布其8.7亿元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实质违约,这已是东北特钢今年第7次违约。此外,今年以来中国钢铁煤炭等行业的违约案例不断增多,其中不乏央企,令这波企业违约潮受到了高度关注。
楼继伟:援助但不兜底!
2016年7月23日至24日,2016年第三次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成都举行。当被问及“中央财政将对化解国有企业风险发挥什么作用”时,中国财长部部长楼继伟幽默地用英语回应称:“helpbutnotbailout!”(中文意为“援助但不兜底”)
楼继伟表示,目前虽然企业债务率高企,也发生了几宗违约,但没有系统性、区域性债务风险爆发。
“至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何时参与,当出现系统性风险,将对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的时候,公共财政不得不介入,”但楼继伟强调,“这是纳税人的钱,要评估这给纳税人的损失,不轻易进行财政干预。”
不过,楼继伟也称:“政府不能不作为,而作为就是预防,即宏观审慎监管。就重大金融风险而言,尤其是‘太大而不能倒’(TBTF)的金融机构,这会对国家经济产生灾难性影响,这时宏观审慎管理就要及早防范。”
今年中铁物资违约成先例
随着经济转型压力加大、国企刚性兑付不断打破,今年先是中铁物资,近期也成为首个债券申请暂停交易央企公司;7月12日,已有多项债券违约纪录的东北特钢于上海清算所网站发布公告称,该公司2013年度第一期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未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息,已构成实质性违约。
就当前情况看,地方政府能够向其国企提供的实际支持存在重大局限性,近期的违约事件正好支持了这个看法。
“部分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中央政府正推动产能过剩行业的重组,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认为,除非地方政府持有的发行人所从事的业务与国家重要政策紧密一致,或是中央政府担心违约可能会造成广泛的系统性影响,否则中央政府对此类发行人给予支持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穆迪企业融资董事总经理刘长浩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产能过剩产业蕴藏更多违约风险
正是因为刚性兑付的逐步打破,投资者资金流向优质资产的情况会持续,导致实力较弱的发行人面临再融资压力。刘长浩表示,由于未来12个月内在境内市场会有超过4万亿元由中资企业发行的债券(即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中期票据和商业票据)到期,因此产能过剩行业再融资风险的增加和行业的持续弱势会导致未来12-18个月境内债券市场发生更多的违约事件。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中国企业债务占GDP的比例已达到145%。与此同时,中国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以减少煤炭和钢铁等行业的产能,而这两行业都在国内债券市场的发行量较高。因此,未来12-24个月企业提高杠杆率的空间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