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流动性过剩?货币流动性过剩有哪些危害
什么是流动性过剩?在经济学中,“流动性”(Liquidity)是指某种资产转换为支付清偿手段或者说变现的难易程度。由于现金不用转换为别的资产就可以直接用于支付或清偿,因此,现金被认为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流动性过剩意味着社会上的货币总量过多,已经超出经济发展的需要,货币货币流动性过剩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在宏观经济层面上,人们常把流动性直接理解为不同统计口径的货币信贷总量,即通常所说的流通中的现金(M0)、狭义货币供应量(M1)、广义货币供应量(M2)等。
流动性过剩,简单地说,就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在宏观经济上,它表现为货币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就银行系统而言,则表现为存款增速大大快于贷款增速。
货币流动性过剩带来了哪些危害?
自2014年央行开始不断降息,试图放大社会信贷额度,不过,由此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出现了流动性过剩的迹象。但是,严格地说,流动性过剩无论是从表象、还是从成因或解决方法上来看,都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和金融理论问题,并不仅仅是通常所说的货币发行过多、存贷差过大等问题而已。
目前,我国银行体系中存在的流动性过剩,是国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内部因素来看,有经济结构不平衡、储蓄和投资倾向强于消费倾向等。储蓄投资缺口,造成了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