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局内人的游戏:重组江湖赢家通吃(2)
董事长朋友圈“聚会”
2015年以来,不少上市公司董事长直接以个人名义参与其他上市公司的定增,包括再融资项目和重组配套募资,上市公司之间的关系谱由此多了一个支系——实际控制人的“定增结盟”。相比于前述大佬认购,董事长的朋友圈认购在打友情牌的同时,也是为了绑定潜在合作伙伴。
同济堂医药借壳啤酒花,16亿元的配套融资几乎成了上市公司董事长的“朋友圈”聚会。
表面上看,认购名单是清一色的私募基金,但是穿透披露到出资自然人便可发现不少上市公司董事长的身影。记者注意到,汇金助友的实际控制人邢福立为金谷源董事长,其余出资人还包括现投资公司董事长张春生,金谷源财务总监郑钜夫,以及金谷源实际控制人的女儿路希。值得一提的是,同济堂医药的股东开元金通之实控人路永忠曾担任过金谷源的独立董事。此外,另一配套募资认购方和邦正知行的实控人即为和邦生物董事长贺正刚;汇垠健康出资99.99%的LP是张桂珍,与索芙特实际控制人同名。
刚于2015年三季度接盘央企中海海盛的上海富商密春雷,12月份又迅速加入到上海电气的配套融资阵营,旗下览海洛桓拟认购近4亿元份额,该方案刚于今年3月底获证监会有条件通过。究其渊源,密春雷是上海自贸区内第一家法人保险机构——上海人寿的董事长,而上海人寿股东方集结了沪上多家民企及知名国企,除了密春雷旗下的中瀛企业,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也榜上有名。本次上海电气获大股东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63亿元资产注入,这层关系或许说明了一些缘由。
此外,宝硕股份77亿元收购华创证券引来了海南椰岛的董事长冯彪。不过,冯彪原本的身份就是专业投资人,其成为海南椰岛董事长也是通过旗下东方财智的连番举牌上位。九好集团借壳鞍重股份有中源协和董事长李德福参与配套融资。李德福控制的永泰红磡控股集团从津门地产界起家,后转型进入养老产业、生命科技和基金投资等领域,而本次永泰红磡控股集团新设成立的嘉兴银宏德颐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拟出资1亿元,认购宝硕股份553万股定增。还有华威医药借壳百花村,港股先健科技的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谢粤辉认购定增。
其实,相比于重组配套募资,董事长“哥俩好”的戏码在2015年定增再融资中诠释得更加透彻。在福建,三安光电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林志强与浔兴股份的实际控制人施氏家族交情匪浅;在广东,60后的珠海溢多利实际控制人陈少美和80后的中山达华智能董事长、实际控制人蔡小如“兄弟情深”。
在深圳,两个善舞资本长袖的人——宝诚股份董事长周镇科和特尔佳董事长许锦光走在一起;在浙江,同处浙江温岭的利欧股份董事长、实际控制人王相荣,与爱仕达陈氏家族颇为投缘;在同行中,一南一北的两个博士即北京大北农实际控制人邵根伙和深圳芭田股份董事长、实际控制人黄培钊,结成了一对“合伙人”。
这样的资本“结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业界的认同。有投行人士称:“并购和投资合作都是熟人生意,若生人仅靠信息就开始所谓对接,要么是外行过家家,要么就是随意相互忽悠。”
牛散新贵偏爱“马甲”
一级半市场的折价优势,同样令牛散们趋之若鹜,对他们来说,“潜伏”于增发市场也是为将来在二级市场的投资埋下伏笔。不过牛散们因资金实力等条件约束,倾向于隐藏在由多位自然人组成的资管计划背后。除了牛散外,一些资本圈新贵们也偏爱“马甲”。
例如于2月17日披露重组方案的深天地A,公司拟55亿元并购两资产转型互联网医疗,其中,君心盈泰互联网健康产业投资基金1号资管计划拟认购配套募资3亿元,其委托人包括谢少龙、谢永忠等25位自然人。其中,谢永忠此前已持有焦点科技1.40%股权为第五大股东,还曾进入贵研铂业前十大股东榜。本次,谢永忠入股深天地的方式可谓兵发两路,先是于2015年12月22日以1487.5万元突击入股标的资产赢医通0.5%股权,后又通过资管计划认购重组配套募资进一步加码。
若说“双栖牛散”,张建斌堪称个中翘楚,其已自立门户“独步股林”。张建斌与徐翔同属“涨停板敢死队”的核心成员,通过二级市场起家,并且抓住了股改时机,买了不少法人股,由此带来巨额收益。此后,他成立江苏瑞华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瑞华控股”)。
2006年起,定向增发逐渐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流方式,张建斌以此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据公司官网介绍,目前瑞华控股管理的资产规模约有500亿元。其中,参与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210余家,投资约320亿元。在前述希努尔重组中,张建斌旗下的西藏瑞华投资拟认购1亿元配套融资。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证监会发行部的最新监管精神,针对再融资的定价问题,对于有较强市场约束的“以发行期首日为定价基准日的市价(定增)发行”一切从宽;对于定价定向(定增)发行,在审核中一切从严。据投行人士介绍,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已多次明确表态,市价发行是未来政策制定的方向,在正式的规则出来前,要一步步鼓励大家往这个方向走。不过目前来说,该政策仍对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非公开发行配套融资两个情况有所区分。
“重组配套融资还没有受到市价发行的严格规定,其折价优势依然存在。但是这其中要区分有多少是合理的,多少是‘送礼’的。”上述投行人士认为,“从趋势来讲,未来都要走向市价发行,重组配套融资的定价要求预计也将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