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理财 正文

装250个APP还贷 使用网贷APP有哪些风险?

随着移动互联网金融的普及,网络借贷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但背后的风险也无法忽视。近日,根据新闻报道,某男子通过网络贷款1500元,没想到三个月后竟欠下55万元。据了解,该男子装250个APP还贷,目前已无法偿还高额的利息,下文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

男子装250个APP还贷

2018年11月,故事主人翁王先生因做生意急需一笔资金。这时他收到一条短信:“你缺钱吗?下载APP,资金秒到账……”。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点击了短信上的链接,按操作指引一步步下载、安装了一个名为“××钱包”的APP,填写了自己的个人资料进行注册,进行了一系列身份验证,并绑定手机号和银行卡,还填写家庭地址、家人和朋友的电话等。

装250个app还贷欠55万
装250个app还贷欠55万

注册完成后,系统显示他可以借1500元钱,他当即点击“借款”,几分钟后就有1050元到账(系统自动扣除450元手续费),借款期为七天。七天后,王先生在APP上还了1500元。还款后,APP显示他的借款额度提高到了2000元,王先生又借款2000元,到账1400元(扣600元手续费),七天后,他还了2000元。

借款利息越滚越高

虽然借款利息很高,但王先生觉得短期周转下还能还得上。APP的借款期限一般是七天,有时候还不上,他就再下载一个新的APP借新还旧,新的也还不上了,就再下载一个继续借,不断地拆东墙补西墙,王先生的资金缺口也就越来越大。

等到今2月份,他手机上用于借款的APP已达200多个,因为每天要还的钱太多,他制作了表格用于提醒自己每天还款。即使这样,借的钱仍然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到2月22日当天,王先生账面上该还的钱已达到55万元之多。

王先生遇到的情况,其实属于“套路贷”的一种——“现金贷”类“套路贷”。犯罪嫌疑人以网络借贷平台和借贷APP应用为依托,以有消费需求又无经济实力的年轻人、在校大学生、无业人员等群体为主要侵害对象,以“无利息、无担保、无抵押”进行虚假的宣传,引诱落入“套路贷”陷阱。

“套路贷”之所以总也还不清,说白了,就是因为贷款机构从一开始就没想让你还清。只要你上了钩,借了钱,他会有变幻无穷的套路等着你。层层设套、步步陷阱,通过一环扣一环的套路,将本来只有几千或几万的小额借款,一步步滚雪球似的虚高到几百万甚至几千万,被害人自然一直还不清。

如何避免套路贷陷阱?

1、选择正规机构,对市场上的同类借贷产品(消费贷、房贷等)的平均借款利率做到心中有数,不贪图低息,对偏离市场现状较远的产品保持警惕心;

2、认真阅读协议,口说无凭,借款人要意识到文字材料的重要性,对口头承诺与协议内容不符的,以协议内容为准;

3、拒绝虚假行为,包括拒绝任何有诱骗性质的虚假合同、虚假拍照等等。这些虚假材料都会成为之后“套路”的证据,不贪小便宜,借多少、还多少,以协议内容为准。

4、保留贷款流程中的证据。无论对方是否属于套路贷,在贷款的的各个流程中保留相关的证据,可以在拍照或者复制的时候提醒对方。一方面是给对方提醒,另一方面也是给为以后纠纷提供证据。

5、零容忍暴力催收。获得贷款之后,如果是贷款公司心存不良,或许给你按时履约设置种种障碍,迫使不得不使违约情形发生。在这个时候,需要保存证据及时告知。如果涉及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或者干扰自由的龌蹉行径的催收,及时报警。

网贷APP有哪些风险?

1、被不法分子坑骗

在正规网上借款平台兴起时,不法分子也从中嗅到了“商机”。他们在微博、QQ群、朋友圈等,盗用网贷平台名义或者直接自己杜撰一个平台,发布各种高额度、低利息的放贷信息,诱骗有借款需求的人找他们借款,然后在借款协议中附加各种额外费用,来谋取暴利,坑害借款人。

2、个人信息被泄露

正规网上借款平台,只会将用户的个人信息用于借款申请的审核和借款金额的发放,不会用于其他非法用途,更不会泄露给不法分子。作为借款人,在网上填写个人借款信息之前,一定要确定所在的网站是自己申请借款的网站,谨防进入其他钓鱼界面;在给网上借款平台工作人员递交相关材料时,务必要确认工作人员的身份。

3、零利息、零手续费陷阱

网上借款平台盈利的主要来源是借款人借款时缴纳的手续费和借款之后偿还的利息,没有利息和手续费,网上借款平台就很难存活下去。网上借款平台不是慈善机构,长期借出钱既不收利息也不收各种费用的平台是不存在的。除了成立初期砸钱推广和特殊节日搞活动,部分平台会给出免息、免手续费甚至借钱还返现的优惠外,其他宣称“零利息、零手续费”的都是陷阱。

总的来说,虽然如今在网上申请贷款非常容易,但对此我们一定要谨慎,要避开非法黑平台,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还款能力,以免产生无法偿还的高额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