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特大骗保案 挂靠交钱退休内幕曝光惊人
近日,吉林特大骗保案引起网友高度关注,骗保行为一直都非常不光彩,不仅会失去保险资格,还要承担法律责任。不过根据吉林特大骗保案最新进展,骗保案背后曝光了国企运作黑暗一幕,关于挂靠于交钱退休的操作让人大跌眼镜,真相让人愤怒。
吉林特大骗保案曝光的内幕,一开始让人感觉不可思议,后来就让人生出强烈的愤怒情绪。大家都正常工作,正常退休,正常地工作生活养老,而吉林特大骗保案向大家展示了这一切其实可以灰色操作,只要交钱就可以。
近日,吉林省吉林市就破获了一起骗取国家社保的刑事案件,涉案金额高到5000万,受骗群众多达六七百人。
吉林特大骗保案来龙去脉
据《中国之声》的记者走访,50多岁的李竺珊,吉林市一个地道的农民,在2016年的时候认识了一个代办“退休”的中间人。中间人声称可以让她挂靠国企办理“退休”手续。
李竺珊说她一个亲戚的邻居已经办完了,并把工资卡拿给她看过。为了将来老了能有个保障,尤其是手脚不能动的时候,不用给子女增加太多负担。她半信半疑地拿了8.5万元给了“中间人”。
李竺珊在采访中说,“我拿了8.5万,还有比我更多的,十万的,十一万的,只要在吉林的常住户口,就能给你办社保”。
和李竺珊一样,许金凤也是受害人之一。他们都是挂靠当地一家叫桦皮厂粮库的国企,而操办这件事的中间人,就是桦皮厂粮库里一位叫关凤玲的公职人员。
关凤玲,吉林市邑昌区桦皮厂镇民政办公室主任。当地农民按新政策参加城镇养老保险,都得到关凤玲那儿盖章。
这项新政策指的是2016年5月,吉林市社保局开展的一项名为“扩面征缴双百日”的活动。
该活动规定,只要有吉林市常住户口,无论户籍是城镇还是农村,都能缴费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按照这个政策,到年龄的农民只要一次性缴8.7万元,次月就可以享受每月七八百元的退休金。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吉林市的养老保险“收支矛盾异常突出,收不抵支现象特别严重”。据报道称,2016年,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吉林市参保企业经营效益普遍欠佳,全市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净缺口高达11.2亿元。社保发放形式达到红色预警程度,支撑能力不到半个月。
为此,吉林市社保局采取了这一措施,以吸引潜在参保群体参保,增加社保基金收入。
涉案金额高达上千万
在这起特大社保诈骗案中,关凤玲所在的桦皮厂粮库是“挂靠”人数最多的一个单位。
这家仅30名员工的企业被“挂靠”了至少150名“退休”人员。而“中间人“的收费,也并不统一,多则十几万,少则六七万。
在事情败露之后,还是有很多人并不相信这是个骗局。受害人许金凤说,她在社保系统里的确能查到她三个月的缴费记录。她向记者出示的社保查询截图显示,她是在职状态,并且有社保编号,而且确实有三个月的缴费记录。
她还向记者出示了在吉林银行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缴费凭证:“还(刷脸)验证了,这我们才相信他的,我们还在吉林银行总行交的钱。这就寻思着是真事儿呗,这社保局不能骗咱们吧。现在我还能查出3个月的钱,其余的钱他没给我交”。
据许金凤了解,中间人曾给受害人缴纳了2个月、5个月不等的社保费用,甚至还有一年的。受害人铁艳告诉中国之声记者:“交完以后就等着,一催就说快了快了,中间人就说去核实去了,又盖章去了,问几回都这样说,等了大半年快一年,后来就听说出事儿了”。
受害人李竺姗说,很多受害人家庭条件都不好,为了能有个养老保障,不惜向亲友借钱凑齐给中间人的费用。在她看来,他们上当受骗,社保部门有一定责任:“都是社保局他们的流程监管不力,使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社保局有一定的责任,他们内外勾结。要不然的话,我们这么多人能上当受骗吗?一个人是傻子,两个都傻子吗?”
据不完全统计,这起社保诈骗案的受害者有上百人,涉案金额也高达上千万。目前,当地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并采取了一定的刑事措施。
利用政策漏洞行骗
2016年,吉林市社保局开展扩面征缴“双百日”活动,无论户籍在城镇还是农村,只要是本市常住户口的,所有灵活就业人员都能像职工一样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活动时间为2016年5月1日起至10月31日止。按2016年的预计缴费额度缴15年最低需要大约8.7万元,男性每月能领730元左右,女性每月能领680元左右。
根据吉林市社保局的官网,吉林市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专项行动是化解吉林市养老金支付风险、促进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记者调查发现,正是在这种阶段政策的背景下,一些中间人打了“擦边球”,利用政策漏洞行骗。
中国之声记者联系到吉林市社保局副局长尹文海,他没有否认此前媒体对此事的报道内容,吉林市公安局负责新闻宣传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对此事很谨慎:“我们也非常关注这个舆情,但是作为办案部门的公安机关,这个案子肯定会非常复杂,不是像一般的刑事案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线条会很清晰。而且更多的老百姓在反映,单位破产,也下岗了,想获得一种保障,公安机关更得慎重了,这涉及到国计民生”。
采访中,受害者们非常关注案件的侦查进展,希望行骗者被绳之以法,早日追回被骗的钱财。记者调查发现,这已经不是吉林市第一次出现涉案人数较多的社保诈骗案。
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吉林市社保局是否有公职人员参与其中?针对可能存在的制度漏洞,社保部门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亡羊补牢”?当地没有正式向媒体披露此案的任何消息。中国之声记者通过吉林市委宣传部联系吉林市社保局和吉林市公安局,均未得到积极回应。
骗保行为应该纳入征信体系
针对各地频发的骗保行为,中国保险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认为,骗保现象不仅国内有,西方国家也有很多,是一种普遍现象。互联网时代,首先要通过大数据的应用,消除骗保背后的信息不对称:“要完善法律制度使得违法成本很高,让人们知道骗保的后果。从公司制度来说,避免保险公司员工串通,程序上不要有漏洞”。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苏培科建议,骗保行为应该纳入征信体系,建立失信黑名单,以此评价约束失信人的其他行为。同时,对于商业保险,要有第三方机构评价相关行为是否构成骗保:“不能由保险公司说别人是恶意骗保,就一定是恶意骗保。因为这些年个别保险公司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支付,设置很多程序和条件。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这块的机制应该进一步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