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理财 正文

“资管新规”打破刚兑预期 如何拯救财富呢?

全球持续了接近10年的流动性盛宴几近结束。过去的几个月中,全球经济出现放缓的迹象,中国经济供需两弱,下行压力加大,“资管新规”打破刚兑预期、房地产调控政策与“房住不炒”的继续强化,如何拯救财富?

资管新规打破刚兑预期
资管新规打破刚兑预期

我国财富管理行业从起步至今已历经二十余年,市场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银行提高利息率吸引储蓄、房地产投资回报率高、各类理财刚性正在远去,而居民随着财富的增长,真正的财富管理意识已觉醒。

“金融首先要推进改革,尽快完成数字金融的转型变革,同时金融要拥抱和助推数字经济,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新的效率模式、新的效率途径。”10月13日,东方资产总裁、CWM50成员邓智毅出席“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18第六届年会暨与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战略合作签约”上表示,希望用一种新的金融形态来支持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只有这样金融的效率才会有一个根本的提升。

经济放缓恐难扭转

全球经济出现放缓的迹象,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全球制造业和服务业PMI虽在扩张区间但均从高位下行,全球贸易量和工业产值出现增长下降。IMF数据显示,未经季节调整的二季度全球经济增长从一季度的3.63%略微下降至3.57%,三季度数值很大概率显示全球经济增长进一步走低。

“世界经济运行面临贸易下滑、通胀上行、全球流动性收缩和新兴市场金融波动等多重考验。”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发布的《2018年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显示,多个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大幅度下跌,未来经济基本面脆弱、政策框架不完善、地缘冲突和国内政治风险较高的国家将遭受进一步考验。保护主义从贸易蔓延至投资领域,发达国家外商投资审查普遍趋紧,审查泛化与规则碎片化风险上升,但发展中国家有望扮演更加重要角色。美国正经历有史以来最长的经济复苏,但潜在风险逐渐凸显,受贸易保护主义、货币政策收紧和财政赤字攀升等因素影响,经济扩张周期处于后半程。

宜信财富在近日发布的《2018年四季度资产配置策略指引》中指出,第四季度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将更为明显,变化的宏观经济格局、更为挑战的市场、政策及政治环境,需要投资者有新思路,寻找不确定下的确定性。

中国经济也未能独善其身。当前中国经济供需两弱,下行压力加大。当前国内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房贷利率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加、房产限价和股市不景气等因素都使得内部需求疲软;同时,中美间越来越升级的贸易摩擦、以及欧元区增速下行,使得外需的前景也不乐观。近来,宏观政策进一步放松,包括从之前强调“去杠杆”到“稳杠杆”,从4月份、6月份的“定向”降准到10月7日100个基点的普遍性降准。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2018年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展望四季度,随着国内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稳步增强,加之宏观政策调整,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将有所缓解,预计四季度中国GDP增长6.7%左右,全年增长6.7%左右。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将按照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重点推动“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政策落地,更加注重各项政策的协调配合,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合力作用,进一步推动减税降费措施切实落实到位,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CWM50学术成员高培勇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18第六届年会暨与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战略合作签约”上主张,进一步加大减税力度,“把减税的落脚点放在企业直接缴纳的各种间接税上,而非个人缴纳的各种直接税上。”

宜信财富预期更多的政策放松来缓和部分增长的下行压力,但这些刺激消费和基建的宏观政策的效果将较为有限,中国经济增长下行的趋势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难以扭转。

财富管理机构加速转型

一方面是宏观经济放缓,另一方面则是财富管理市场的政策带来更多不确定性。随着资管新规靴子落地,资管市场格局已开始重构。

“全年可能下降50%,这倒是一个预料之外的事情。”建设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刘兴华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18第六届年会上分析指出,银行理财期限错配的红利逐渐消失,风险事件的频发则对利润的侵蚀变得更多。刘兴华认为,对银行资管来说,2018年一个最大的考验是,规模虽然有所稳定,但是收益巨幅下降。

银行已在试图找寻新的解决方案。数据显示,银行理财资金近70%来自于个人投资者,如何重新赢得个人投资者青睐是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

“过去,银行在发展资管业务时不用太多投入就能获得很大的收益,大行资管的收入都是几百亿。但现在,就得增加人、增加IT投入,而资管规模可能不增反降。收入从200亿可能一下变成50亿,这对很多银行的高级管理层来说,是一个真正的挑战。”中信银行资管中心副总裁罗金辉在50人论坛上说道,在原有模式下,一家银行的资管部一百多人就能管数千亿甚至上万亿的资产,但在资管新规冲击下,银行理财的原有模式受到极大冲击。

“银行的优势还是有的,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开发设计能力,渠道销售能力,系统能力都有,平安集团现在在做金融向科技的转换,在这方面在医疗科技汽车房地产搞了四个生态圈,在这个方面我们的理财产品可以围绕这样的生态圈打造资管生态圈的体系。”平安银行金融市场总监、CWM50理事王伟认为,可以通过创建银行资管子公司、开发新资管产品、加快系统建设等方式提升银行资管能力。

银行理财规模的下降,将一定程度上为其他资管机构提供机遇。

“金融科技公司与财富管理机构是一种利益共同体关系。在财富管理服务日趋智能化的未来,越来越多的财富管理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将凭借自身的资源禀赋,在数字化财富管理产业链上找到适合自身的场景与定位,强化核心能力建设的同时融合发展,共建智能化财富管理生态圈。”10月11日,外贸信托研究院联合京东金融研究院发布的《共建智能化财富管理生态圈》报告称,财富管理机构在逐步转型,从以产品销售为中心逐步转向以满足客户资金需求为中心,从“铺网点、重规模、被动型”发展模式逐步转向“线上线下一体化、重价值、主动型”发展模式。

报告作者之一、中国外贸信托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雍莹雪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展现着科技的张力,在与财富管理各场景环节的碰撞中,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层层深入,覆盖从前台的销售、中台的投研到后台的管理等财富管理的各个场景。在产业链前端,智能化销售前台将逐步在规模、效率、体验等方面实现更大的突破;在产业链中段,智能化投研将逐步在自动化、规模化、智能化、可自我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在产业链后端,智能化运维系统正逐步向着实现一站式员工、产品、客户的管理等核心要素迈进。”

邓智毅认为,从国家的政策到金融的机构,都付出空前努力,但到目前为止,仍难有革命性的改善改进,效果欠佳。因此,金融行业本身要积极的拥抱数字文明和数字经济,并通过体制外的生存来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

实际上,科技能力正成为财富管理机构新的致胜砝码。越来越多的资管机构已通过数字科技手段拓展销售渠道,并取得一定成绩。以公募基金为例,其直销渠道已从2007年的不足20%跃升至2016年的近90%。

在互联网经济到来以后,市场上财富管理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互相布局的现象较为普遍。但长期看,只有少部分全能大型金融机构有能力形成财富管理与金融科技的全产业链布局,更多的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需要凭借自身的资源禀赋,在数字化财富管理产业链上找到适合自身的场景与定位。从核心竞争力建设上看:财富管理机构应从客户、产品、风控、系统四个方面着手构建核心能力。金融科技公司要始终把控智能金融时代经营所需的生产资料与生产力——即数据资产和科技创新的资源禀赋。

“信息科技创新不断,成长惊人。在财富管理产业链上,财富管理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的融合创新机遇无限。金融科技在财富管理产业链上的场景应用更加紧密,在开源增效方面显示出了巨大潜能。科技实力已成为新时代财富管理机构致胜的重要砝码。”报告作者之一、京东金融研究院院长孟昭莉称。

如何保卫财富?

财富管理机构的转型在于提高投资者吸引力。作为投资者,如何保卫财富呢?

“在外部中美贸易摩擦、内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经济仍有一定的下行压力,但是经历短期阵痛之后,中国经济或迎来发展质量高、投资效率强的新阶段。”星石投资首席执行官、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常务理事杨玲认为,考虑到投资资产的流动性、收益风险比等变量,房地产将不再是首选资产。从未来资产的增值能力来看,经过深度调整的A股有望成为未来3-5年最具潜力的资产之一,尤其是符合经济发展方向的优质公司,未来或将面临估值和业绩双回升的情况。在打破刚性兑付的背景下,实际无风险利率将中长期趋于下降,那么中长期利率债仍然是资产配置中保值的重要选择之一,但是考虑到中国信用风险仍有待化解,信用债的投资仍需谨慎。

在经济增速放缓、风险事件多发的背景下,宜信财富建议投资者注重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注重另类资产有助优化投资组合的特性;建议投资者运用母基金这一资产配置最佳工具,以分散风险、投资于各个类别的资产,来实现合理的资产配置以及资产组合的保值和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