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理财 正文

老人住别墅抱团养老 抱团养老有哪些风险?

不论何时,养老始终都是个热点话题,近年来,抱团养老成为一种新的养老模式,一些老人聚集在一起生活大家互相帮助,而在杭州有一群老人住别墅抱团养老,那么这种养老模式究竟好不好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抱团养老
抱团养老

近年来,随着养老金制度的不断完善,老年人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精神、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多。然而,一方面是家庭子女忙于工作顾不过来;另一方面,一些养老机构虽然专业性强但缺乏家庭式的情感关怀。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互为老同事、老同学、老朋友或同住一个村庄、社区,或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老人,自发“抱团”生活,他们互帮互助、和睦相处。这种被称为“抱团养老”的新养老模式让不少老人产生了期待。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了我国首个“抱团养老”案例:浙江省杭州市13位老人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近半年。

“我已经把这里当成家了。”虽然入住还不满一年,但69岁的俞阿姨很满意目前这个养老的地方。2017年5月,杭州余杭79岁的朱荣林和74岁的老伴王桂芬招募志同道合者到他余杭自家的别墅抱团养老,俞阿姨老两口从100多位报名者中选了4对夫妻。

一年时间,有人离开有人补进,抱团的人数从最初的4对,变成如今的13人。本来素不相识的老人们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摸索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瓜果蔬菜如何买进,一日三餐怎么记账,锅碗瓢谁来清洗……更微妙的是,一群陌生人要如何相处才能不心生嫌隙。即使最有认同感的俞阿姨都坦言,在这里,并没有遇到特别投缘的人。

“矛盾肯定是有的。”召集者朱荣林却信心满满,“但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不然也走不到现在。”朱荣林等人抱团养老的地方在余杭港东村,这是一个只有2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远山近水,竹林郁郁,家家都是院落别墅,平整的水泥小路通到每户人家门前。朱荣林家的别墅是三层浅黄色小楼,建于2010年,造价200多万,面积约500多平方米。

院子内部种满绿植,铺着石板小路,前面有一方鱼塘,后面是半亩小菜园,这个时节,茄子、四季豆长势正好,菜园一侧是一处鸡舍。别墅里面干净清爽,客厅铺着地砖,拖得发亮,门口的鞋架上,十多双鞋子摆得整整齐齐。7户13人分布在1到3楼,每户人家都有自己的卫生间,这也是让入住者最满意的地方之一。房间里家具、家电配备齐全,拎包入住。

朱荣林退休前是英语老师,老伴原来是化工厂的厂长,有一子一女,都在杭州工作,别墅是儿子出资建的,本来小两口也在这里住,但因为上下班不方便,就搬去杭州市区,周末回来。2016年,朱荣林得了膀胱癌,做完手术,回来后情绪不大好。“家里就我和老太婆,饭菜花样也烧不多,吃肉就是肉,吃菜就是菜,吃完饭就大眼瞪小眼。”

朱荣林觉得生活没味道。王桂芳也察觉出老伴的异样,“每天坐在沙发上发呆,一句话说不对就发火。”刚好,这个时候,王桂芬看新闻,余杭的一位张阿姨在实验抱团养老,她觉得自家也可以试试。朱荣林没意见,子女也支持,唯一的要求就是养老的老人们每周日能回自己的家,让朱家人团聚。

招募时,两人提出了几个条件:年龄在60到70岁,有生活自理能力,经济上不能太计较,另外,考虑到周日要把房子腾出来,只能招家住杭州的。消息一出,报名的有100多人,朱荣林老两口最后从中选出了4户,去年7月正式入住。

大家一住进来就起草了一份《结伴养老协议》,值日就是协议中定下的规矩之一。每个家庭轮值一天,包括给大家准备早餐、买菜、洗菜、以及洗碗等。当然,这些都不是那么严苛,不值日的人,愿意的话,也会上去搭把手。除了这些,协议中还写明房间租金,根据朝向从1100到1500元不等,住一押一。

最初入住的4对,在去年年底陆续走掉,一对是家里老人突发疾病,回去照顾;另一对是因为抽烟等习惯大家不太能接受,主动提出离开。之后又有两对夫妻和一位独居老太太补缺进来,凑成现在的13人。“我们每天两个荤菜,每周都有鸡鸭鱼肉。”对这里的伙食,俞阿姨基本满意:“试住三个月后,我把家全部搬来了,我弟弟的商务车,拉了四趟。”俞阿姨最满意的是这里的环境,“我就喜欢农村的田园风光,我们老头知道,就随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