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理财 正文

26家上市银行过得怎么样? 细数上市银行“八宗最”

2017年,26家上市银行过得怎么样?谁家不良生成加速最快?谁家同业负债压降幅度最大?谁家理财规模压降最快?谁家存款增长最快?谁家缩表最明显…这些数据将如何影响这些银行的2018?是为转型提供了内生动力,还是说埋下了哪些雷……

上市银行如何发展转型
上市银行如何发展转型

如果常规地将上市银行2017年报合并同类项,再拎出一个监管指标大谈哪些银行在该项指标表现最好,事实上这只能呈现银行业的发展状况,并不能说明某个银行业务变化的动因和可预见性的趋势。所以,券商中国记者将财报监管指标进行细化和拆解,以八大资产生成性、风险预判性等数据来勾勒2017年的上市银行,看看这些银行的“八宗最”将如何影响它们2018的发展与转型。

浦发银行不良生成加速最快

与更多呈现存量概念的不良贷款率相比,更能直接反应贷款质量并判断未来的不良生成率要更为重要,也更为准确。事实上,在部分区域、行业资产质量明显改善的背景下,大部分A股上市银行不良生成均明显放缓,新增不良贷款规模下降。但仍有少数银行不良加速生成。

据记者简单测算,2017年加回核销后不良生成率升幅最快的是浦发银行。该行不良生成率由2016年的2.01%上升至2017年的2.27%,其中年度核销规模同比大增54%至512.54亿元,远高于其余上市股份行。这也符合该行不良贷款“早暴露、早处置、早化解”的策略。

浦发银行也将2018年经营主线中关于风险的描述由去年的“控风险”调整为“降风险”,力度更大,目标要求更高。“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认为2018年我行的风险水平会有进一步的好转。”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表示。

数据显示,浦发银行去年三季度末不良率高达2.35%,较年初上升0.46个百分点。虽然年末将至2.14%,并在一季度进一步降低,但仍处于上市银行较高水平,仅次于江阴银行。该行去年不良贷款规模增速也超过31%,位居A股上市银行首位。从不良生成率的绝对水平来看,平安银行继续维持高位,2017年以2.7%的不良生成率继续位居A股上市银行首位,不良生成压力仍然较大,但和2016年相比已有所减小。

光大银行同业负债压降幅度最大

受系列同业监管政策出台影响,不少上市银行都在2017年出现同业负债暴跌的局面,股份行尤为严重。考虑到央行在2017年末祭出的同业存单限额新公式(纳入同业存单的同业负债占比不得超过总负债的1/3)已落地显效,因此本文在计算同业负债时也将同业存单纳入考虑。

以此计算,去年同业负债压降幅度最大且压降规模最大的都是光大银行。去年末该行同业负债(含同业存单)余额较年初减少近3000亿至1.01万亿元,降幅接近23%。光大银行同业负债在各项负债中的占比也由年初的34.87%下降至26.81%,达到监管要求。该行同业负债占比的下降幅度也在A股上市银行中位居首位。除光大银行外,兴业、中信、招行三家股份行去年末同业负债规模(含同业存单)也分别较年初压降2200亿元、1750亿元和1400亿元,同业负债占比也都有所下降。

当然,也有部分上市银行基于同业负债基数较低、存款吃紧的考虑,2017年对主动负债(同业负债和发行债券)的依赖性增强,加大同业存单发行,促使整体同业负债规模有所上升。少数上市中小银行增幅甚至超过50%。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受到同业资产压缩及系列监管政策影响,部分同业负债占比较高的股份行、城商行将继续压降同业负债。

民生银行理财规模压降最快

受金融监管收紧的影响,2017年银行业理财规模增速下降,此前急速扩张的银行理财,也迎来结构调整:一边是同业理财规模的急剧压缩,一边是个人理财和保本理财的扩张。管新规落地后,银行资管人一边在期待实施细则的进一步落定,一边也在讨论新规的重大影响。被普遍认同的是,资管新规将颠覆现有的资管生态,记者在采访中甚至能明显感受到部分银行资管人的悲观情绪。

整体来看,去年理财规模压降最快的是民生银行。该行期末受托理财余额较年初减少接近2750亿元至1.15万亿元,降幅接近20%。其中非保本理财规模由年初的1.18万亿元减少至0.81万亿,减少的规模也位居上市银行首位。不过,该行并未在年报中披露全年理财业务收入情况。

民生银行在年报中表示,去年理财业务市场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市场利率大幅攀升,而去年同期高速增长的理财同业机构销售市场大幅萎缩,该行2017年也加快拓展零售客户和企业客户市场。这在招行、兴业等银行身上也有所体现,两家股份行去年同业理财规模分别下降近70%、43%。此外,光大银行理财规模也下降18.38%至1.11万亿,减少的绝对规模达2500亿,仅次于民生银行,压降以同业理财为主。该行去年理财服务手续费则同比下滑近55%。

缩表最明显:中信银行

事实上,上市银行资产端或者负债端单边出现季度环比压缩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负债端更是相对常见,即使是两端都出现压缩也不是什么新闻。关键在于,在金融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缩表”成为了2017年银行经营中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词:去年二季度、三季度都分别有6家A股上市银行缩表。

拉长到全年来看,2017年就只有中信银行出现缩表,且资产负债两端压缩的规模都比较大,均超过2500亿元。其中,去年前三个季度该行都出现了环比缩表的情况。结构上看,商业银行缩表主要体现在资产端同业资产、应收款项类投资的压降,负债端同业负债压缩、存款增长乏力。

而2018年一季报显示,已经有浦发、招行、中信、贵阳银行、张家港行5家银行出现季度环比缩表。中信建投证券银行业研究团队此前的一份报告认为,2018年银行业资产增速放缓,资产端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但缩表概率不大。

原因有三:其一,资管新规在短时间内对资产端难有重大影响,应收款项类投资不会短期内快速下降;其二,同业资产在2017年已经大幅降低,不少银行已调整到位;其三,对部分银行而言,基于表外回表、同业业务占比较低的考虑,应收款项类投资、同业资产可能增加。

净息差降幅最大和非息上升最快

净息差持续收窄是银行不愿意看到但是又无力改变的事实。2017年,A股26家上市银行,19家银行净息差减少,减幅为1~48个BP不等。值得一提的是,工农中建四大行净息差逆势提升1~6个BP,除此以外,吴江银行、张家港银行和无锡银行三家苏南上市农商行也逆势提升7~19个BP。

2017年,A股上市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增加和减少的银行数量,旗鼓相当(13家增加,13家减少)。净息差收窄的银行中,上海银行降幅最大。由2016年的1.73%降至1.25%,与在港上市的天津银行一起,成为两市净息差最低的上市银行,后者由1.76%降至1.25。

而这当然直接影响了银行的收入支柱——上海银行利息净收入由2016年的259.98亿元降至2017年的191.17亿元,减少了整整26.47%

而这样的减幅,创了2017年A股最大减幅。但因为利息净收入总额和占比的的缩减,使得该行非利息净收入占比反而实现大幅增长,由2016年的24.44%蹿升至42.29%。当然,该行也实现了非息净收入绝对额的提升,较2016年同比增长66.55%至140.08亿元,非息收入占比还是升幅都位居上市银行第一位。

零售贡献度上升最快:平安银行

去年初以来,所有的银行几乎都在倡导零售转型,加码零售资产投放。反映在数据上,A股26家上市行,所有的银行多实现来了零售贷款额度正增长;而零售贷款占比层面,只有宁波银行和无锡银行两家零售贷款占比略微下降(这是由于对公贷款增幅更大所致)。

零售贷款占比升幅最大的是平安银行,达到13.17%,这也是唯一一家升幅超过10个百分点的上市银行。中信银行零售贷款占比上升幅度也超过5个百分点,仅次于平安。值得一提的是,平安银行也与吴江银行一起,成为仅有的两家零售贷款增速超过50%的上市银行。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银行2018年一季度零售贷款继续维持接近10%的增速,领先于其他上市银行。

零售利润占比提升最快的也是平安银行,由2016年的41.22%升至67.62%,无论是升幅还是占比都位列上市银行第一位。此外,常熟银行农业银行占比也提升较快。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平安银行倡导了整整一年多的“零售转型”,确实在显效。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最猛

如果仔细分析财报,很多上市银行2017年报都提到了一句话——“受理财业务收入放缓、代销规模减小及减费让利等因素影响,财富管理收入(即中间业务收入)不及去年”。而确实,大部分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增速均在2017年放缓,甚至整整12家银行的这项中间收入同比下滑。

但仍有部分银行继续维持手续费及佣金的较快增长,增幅最猛的莫过于常熟银行,增速超过42%。值得一提的是,该行2016年增速更是达到400%以上。当然,这主要是由于该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基数较低一度较低的原因所致。在整个中间收入层面,华夏银行维持较快的增速,超过25%,中收占比提升较快。而杭州银行2017年中收则同比下滑超过20%,下滑幅度较大。

存款增长最快:杭州银行

“存款立行”,被越来越多银行列入工作重点。同业负债的泡沫挤走后,银行重新发力零售与对公存款的获取。但这对于个别银行来说,或许不太容易。一个事实是,去年A股有两家银行,中信银行和民生银行,存款总额同比负增长。

而其他的24家银行,存款增速大多集中在4%-11%区间。其中,存款增长最快的是杭州银行,增幅接近22%,该行存款在各项负债中的占比升幅也位列A股上市银行前列。值得注意的是,该行去年末存款占比不到58%,在A股上市银行中排名靠后。

此外,成都银行兴业银行贵阳银行去年存款增幅也都超过13%,不过成都和贵阳的存款占比却较年初分别下滑3.6个百分点和7.2个百分点。兴业银行存款占比提升幅度虽然位居上市银行首位,由47.02%到51.5%,但这一占比仍位列A股上市银行倒数第一位。今年一季度,常熟银行和宁波银行的存款增速都超过11%,遥遥领先于其他上市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