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理财 正文

银行理财产品不再承诺“保收益” 你还会买吗?

手头闲钱超过5万元,短期又不打算用,放在哪里既有收益还很安全呢?银行理财绝对是不少市民的首选。因为许多银行理财产品宣传自己是保本保息的,到期后保证能拿到固定的利息。但是,资管新规快要实施了,假如理财产品不让承诺保本保息了,银行也不能垫资兑付承诺的利息了,那么大家还会买银行的理财产品吗?

资管新规将要实施
资管新规将要实施

以前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是承诺“保收益”的,当产品到期时,如果收益达不到预期值或者出现了亏损,金融机构就自掏腰包把钱垫付给投资者,这就是所谓的刚性兑付。在去年11月份公布的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中,倡导打破刚性兑付,预期收益就不一定能兑现了,而且凡是刚兑的金融机构将予以严惩。

多数人认为买银行理财会保本

记者近日在省城多家银行采访发现,标有预期收益率的理财产品仍然是营销主打款。记者在不同银行选取了几款收益率在5%左右的理财产品,询问大堂经理风险如何,获得的答复基本相同:“银行理财不能说没有风险,但是风险非常低,基本能保证预期收益,而且以往销售的理财产品,到期时都能如期兑付。”然而在这些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上,却都标注着“不保本”和“收益浮动”的字样。

“现在产品说明书上明确保本保收益的很少了,即使有,收益率也往往也在4%以下。绝大多数理财产品,虽然声明不确保预期收益,但银行为了声誉考虑,都会实现兑付。”干了十多年银行大堂经理的刘女士介绍,投资者们现在已经习惯了预期收益率的刚性兑付,给客户介绍理财产品的时候,如果强调不能确保预期收益,那很多老年客户扭头就走。

刘女士说:“这让我们很矛盾,所以销售时就得注意语言技巧,尽管不能明确承诺保证收益,但可以给客户看看以往理财产品的兑付记录,让他们心里有底。”

记者采访了几位买过银行理财产品的市民,一位退休干部表示知道资管新规的消息:“国家出这个新规定是为了防范风险,买银行理财产品风险还是很小的,不会亏钱的。”而另一位女士则一脸惊诧:“啥?买银行理财也不安全吗?那还能买啥?我再对比对比去,这家不保本我就换一家呗,反正那么多银行,总有保本的!”

投资者厌恶风险,不能承受资金亏损

尽管资管新规的正式落地时间目前还并未确定,但从银行方面的表态和动作看,已经开始着手业务和产品的调整,以适应新的监管规则。甚至有分析机构预计,未来超九成的银行理财产品将在政策推动下转换为净值型。

净值型理财产品像开放式基金,老百姓没法提前知道会赚多少利息,而是根据产品实际投资运作情况,定期在产品开放申购或赎回日公布产品净值,投资盈亏由投资者自负。

截至2018年3月中旬,中国理财网(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信息披露门户网站)共有391只净值型产品登记发行。而2017年同期仅59只净值型产品,且绝大多数为外资银行产品。

虽然登记数量发生了6倍多的同比激增,但记者去银行网点咨询时,却基本没有客户经理主动向客户推荐净值型产品。“让习惯了银行理财的客户去买净值型产品,估计得有个为时不短的过程。”有客户经理分析,银行理财的客户多为风险厌恶型投资者,且部分客户不仅不能承受资金亏损的情况,甚至对于收益波动也不太接受。

记者采访一家城商行时了解到,该行的市场金融部正在计划推出净值型产品,但在产品的设计与管理上,都想与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有所类似。比如目前发行的净值型产品,除了开放申购赎回的开放式产品外,还有投资期限封闭的净值化期次型产品。在产品管理上,银行也要尽量降低净值的波幅,实现一个相对稳定的收益率。

期限封闭、收益稳定,这种净值化产品形态与传统银行理财十分相近,也是目前银行净值型产品体系的主力军,在流动性和收益性间寻求平衡。

结构性存款,相对安全的理财

保本类理财产品不符合要求,在净值型产品还没有全面铺开,而市民又有购买需求,于是“结构性存款”就成了银行网点展板上的主打产品。走进一家城商行网点,记者在大堂里看到一块产品展板,上面列有定期存款(1万元以上)的利率:1年2.025%,2年2.73%,3年3.575%;下面则是上浮程度更高的“结构性存款”(20万以上)利率:1年2.13%,2年3.03%,3年3.91%。

结构性存款的基本结构为“存款+期权”。对于投资者来说,收益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存款所产生的固定收益,另一部分则与标的资产的价格波动挂钩,因此有在基础收益之上获得较高投资报酬率的可能。

也就是说,结构性存款的本金仍然是以定期存款的形式存在,只是利用利息进行期权投资。据大堂经理介绍,对于喜欢存定期的客户和比较保守的中老年客户,结构性存款是他们的首选,这种产品具备风险低、收益高、流动性强等优势。

与定期储蓄存款相似的是,结构性存款100%保障本金安全,而且可以提前全部支取,获得活期利率计息。由于增加了一定的投资属性,它的收益要比定期存款高出一些,而且在产品说明书里给出的是区间范围。比如上述城商行推出的2年期结构性存款,就给出了一个2.52%-3.03%的预期收益率区间。

“在打破刚性兑付的要求下,产品说明书里的预期收益率只能给出一个区间而并非具体数值,但产品到期时,往往是按照区间的上限数值来兑付。所以3.03%虽然是最高的预期收益率,但这家城商行也敢把它写到展板上。”有业内人士介绍,银行在设计产品时考虑了投资概率,使得按照较高利率兑付成为大概率事件。

比如一款挂钩国际金价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在6个月的期限内,如果国际金价涨跌幅在500美元/盎司以内,就可以获得4.3%的较高收益;如果涨跌幅在500美元/盎司以上,则获得2.3%的较低收益。如果你对国际金价稍有关注,就知道国际金价这些年基本在1300美元/盎司左右波动,涨跌幅连200美元都超不过,500美元/盎司以上的涨跌幅几乎不可能出现。

从这样的产品设计不难看出,在结构性存款里,银行是一心想让客户获得较高收益的。他们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能给你一个像存款一般安全,符合监管要求,而收益又高于储蓄利率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