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理财 正文

中华遗嘱库白皮书 8万份中国遗嘱数据大解读

近年来,我国公民遗嘱意识愈来愈高,办理遗嘱的人群也越来越年轻向,近日中华遗嘱库发布白皮书,据悉,这份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根据8万余份遗嘱分析而来,对遗嘱老人的家庭、财产、心理、行为等都进行看详细的分析,下文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

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发布

3月21日是中华遗嘱库启动五周年的日子,中华遗嘱库向社会发布《中华遗嘱库白皮书(2013-2017)》,对所保管的8万余份遗嘱进行数据分析。

遗嘱库白皮书
遗嘱库白皮书

中华遗嘱库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于2013年共同发起的公益项目,该项目免费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遗嘱咨询、起草、登记和保管服务。启动五年来,该项目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重庆、南宁等地为82177名老年人办理了遗嘱。通过对办理遗嘱老年人的家庭、财产、心理、行为等数据进行分析后,形成该报告。

独生子女家庭立遗嘱意愿上升

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7年,中华遗嘱库办理遗嘱的老年人平均年龄从77.43岁逐步下降到72.09岁,立遗嘱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对此,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认为,随着遗嘱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以及人口老龄化速度日益加剧,新“入伍”的老年人观念更加超前,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早立遗嘱。

此外,中华遗嘱库对立遗嘱人的身体条件有所要求,许多条件不符的老年人无法在此订立遗嘱。为确保遗嘱效力,中华遗嘱库需通过录音录像、指纹采集、人脸识别、现场见证、文件存档等技术手段来确保遗嘱真实性。因此,需要立遗嘱人具备听说读写能力,有不少老年人因年纪较大,虽意识清楚,但视力听力和书写能力受限,无法通过遗嘱登记系统。

白皮书显示,82177份遗嘱中,有39234份遗嘱是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立下,占总数的47.74%。对这一现象,陈凯认为,主要是观念变化导致。以前人们都认为遗嘱是为防范子女争夺财产,以为只有多子女家庭才立遗嘱,但随着社会发展,大家发现遗嘱不只是为防范纠纷,更能够避免家庭财产损失。

离婚、再婚家庭立遗嘱意愿更强烈

数据显示,中华遗嘱库立遗嘱老年人中,离婚家庭比例为2.73%,再婚家庭比例为1.93%。虽然离婚和再婚家庭比例不高,但这些家庭立遗嘱的意愿往往更为强烈。

“再婚老年人几乎没有按法定继承分配财产的。”陈凯说。究其原因,许多老年人再婚前都各自有子女,在生活保障具足的情况下,再婚更多的是寻求晚年慰藉,对对方的财产都没有什么想法,而将自己的财产留给自己子女则是许多人心照不宣的想法。为避免没有立遗嘱导致去世后子女争夺财产纠纷,许多再婚老年人产生立遗嘱的想法。

超3成老年人瞒着子女立遗嘱

数据显示,从有立遗嘱的想法到真正采取行动,大部分老年人至少间隔5年以上,有21.2%的老年人间隔10年以上。当问及立遗嘱行动迟缓的原因,部分老年人表示害怕立遗嘱引起矛盾纠纷,晚年不得安宁。

此外,66.59%的老年人是在子女陪同下办理遗嘱登记,33.41%的老年人则是瞒着子女办理,且瞒着子女登记的比例从2013年的21.28%逐步上涨到2017年的38.31%。71.17%的老年人在订立遗嘱前会与子女协商,28.83%的老年人选择向子女隐瞒立遗嘱的事情。在未隐瞒立遗嘱的老年人中,有33.4%选择隐瞒分配方案。

陈凯认为,立遗嘱会引起矛盾的家庭在老人走后往往更会闹矛盾,而在闹矛盾时有一份权威公正的遗嘱非常有必要。“但是,如果现在就让家人知道分配方案,也许矛盾提前就爆发了,这正是许多老人想立而不敢立遗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