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理财 正文

常见十大投资误区:迷信是罪魁祸首之一

各种投资误区不仅存在于股市,银行理财、基金买卖、房地产以及艺术品投资等活动中也会有。这次我们选取了常见的“十大投资误区”进行解读,助你早日走出误区,成为投资市场的赢家。

常见十大投资误区
常见十大投资误区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你理错财,理了白理。”

由于国内投资理财市场的历史还很短,投资理财方面的教育也很薄弱,所以广大投资者的意识里普遍存在着投资误区。

投资误区普遍存在

这各种各样的投资误区不仅存在于股市,也存在于银行理财、基金买卖、房地产投资以及艺术品投资等活动中。为此,本期我们选取了常见的“十大投资误区”,给出“耳目一新”的观点以及生动的案例,助你早日走出误区。

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是——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千奇百怪的投资误区呢?如果总结一下,迷信是罪魁祸首之一。

例如,在股市,有的投资者迷信技术的力量,认为可以单纯通过某种高超的技术手段就可以长期战胜市场。他们研究所谓的操作模型,一刻不停地紧盯盘面变化。然而,影响市场的一些基本面的因素,他们却熟视无睹。

在艺术品投资市场,则是迷信专家、迷信拍卖行。

今年3月17日,上海警方分35路打击文玩诈骗团伙,一举捣毁26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450名,涉案金额逾5000万元。长期存在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假鉴定”、“假拍卖”产业黑幕被揭开。

上海是中国金融中心,艺术品市场更是十分活跃,拍卖公司近400多家,检测公司200多家,每年近100亿元的交易额。如果迷信所谓的专家、拍卖行,只能是用真金白银换回一堆假古董。

此外,就连银行也不能迷信。有的老人迷信银行,稀里糊涂就把存单变成一堆保险产品。还有的高净值大户,因为迷信银行,稀里糊涂就买了一批客户经理私下兜售的野路子投资理财产品,结果钱打了水漂儿。

“勤思”方能“求真”

要从投资误区中走出来,没有别的办法,除了多学习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事实上,很多投资误区之所以成为“误区”,就是因为经常挂在嘴边、熟视无睹。

事实上,对于这些误区,如果能稍微思考一下,便能发现“矛盾”,再进一步研究这“矛盾”,便会有出乎意料的发现。

举一个最熟烂的例子,“别人贪婪时恐慌,别人恐慌时贪婪”,这句巴菲特的名言大家都知道。但是“贪婪”、“恐慌”都是一个过程,这个转折的时点如何把握呢?

2014年7月,牛市突然启动,市场开始贪婪了;2014年12月,市场罕见的连续大涨,这也是贪婪;当然,2015年6月中旬,管理层“去杠杆”信号已经发出,而市场还在大涨,这更是贪婪。何时转变角色呢?

事实上,在牛市初期、中期,应该“别人贪婪,我要更加贪婪”,只有在有可能临近“拐点”时才转变角色,变得“恐慌”。同样,在熊市初期、中期,应该“别人恐慌,我要更加恐慌”,要到熊市尾巴时才开始“贪婪”。

所以,如果不多想想,只是把一两句话挂在嘴边,不仅没有正面意义,有时候还会帮倒忙。

在房地产市场,也有这样的例子——普遍流行的观点是“租金收益率很低”,真的如此吗?

事实上,买入时的房产价格是固定的,而租金如果是动态上涨的,这意味着实际的租金收益率也是动态上升的。

例如,上海七宝地区万泰花园66平方米的房子,2005年45万元买入,当年租金每月1500元,租金收益率为4%;现在租金上涨到每月4000元,如果要出租,收益率约10%。

投资之路无捷径

如果有人认为“投资之路有捷径可走”,那同样是一个误区。

芒格在总结自己的投资生涯后告诫后辈投资者,“投资本来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儿”。

不过,相对“简单有效”的赚钱法则还是有的,就像很多投资界的老法师,股票炒来炒去,最后都玩指数型基金了。

当然,投资指数型基金也是有策略的,那就是:先判断趋势,接近底部或上涨趋势来临则购买指数基金并长期持有,趋势逆转则赎回基金。这个策略的优点就是你可以把自己的研究、专注力都集中在“趋势判断”上,不用在选择股票上费脑筋,也不必备受股价波动的煎熬。

这个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比较省心,但要赚钱,前提是趋势判断上一定要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