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理财 正文

导游骂游客不购物 口出恶言十分可耻

导游骂游客不购物
导游骂游客不购物

昨日,央视新闻以《导游骂游客不购物:你像貔貅只吃不拉》为题报道了云南导游对游客的谩骂:“你像貔貅只吃不拉”;“旅游车是给有德行、有道德、有良心的人坐的”;“你们家满山都是普洱茶”;“你们家炒菜都是植物精油”等。“泼妇骂街”式的谩骂,又一次将导游这个职业推至风口浪尖,也引起了社会对导游群体生存现状的关注。

刻薄尖酸的语言,蛮不讲理的态度,都说顾客是上帝,可是顾客上了车才发现原来自己想多了,因为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上帝的身份也会变化。上帝变貔貅的节奏也让人们感概:上帝没落的速度太快。事实上,关于导游的很多报道近年来并不鲜见,游客抱怨导游素质不高,乐于“导购”而非“导游”,往往是“走之前说一套”“到了景点又做一套”;而导游却连声叫屈,这是因为收入太低,当“导购”纯属无奈。

游客花钱出游为了图个高兴,到了景点买点纪念品很正常,但不买也是人家的自由,被导游拉着“花钱”,不乐意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买不买买什么完全是自己的事,而导游为了生计为了提成想办法提高绩效也能理解,但是导游可以建议,近乎逼迫式的方法就不合适了,更何况这种近乎人身羞辱的谩骂呢?虽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看起来导游也有难处,但实际上这也考量着社会的温度,毕竟导游这个看起来光鲜的职业走入如此尴尬境地也在敲打着社会的神经。

从这段骂人的视频中不难看出,姑且不论这个导游是否具备一定的职业资质,单就其工作态度已然说明很多,大倒苦水的背后也流露出生活的无奈,但是透过这样的事件背后,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就是伴随经济的发展,除了建立完善相关旅游法规,更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导游薪酬制度。很多导游看似光鲜的背后都充满了艰辛,除了缺乏必要的基本薪酬保障,他们往往还要被旅行社“分一杯羹”,特别是面对在竞争中出现的“超低价团”,无奈之下也唯有和购物商店进行合谋,软硬兼施让游客掏腰包购物,“导游”被迫变成“导购”,为了生计也是无奈之举。

对于这位骂人的导游,无论何种理由,她都不该如此“愤怒”,除了在央视曝光,她也会受到其他处罚,但是这折射的社会问题却不能归责于个人或者部分群体,从根源而言,这是当前旅游市场运作的问题,试想,如果没有低价揽客,就不会把亏损成本压给导游,也就不会有导游“胁迫”游客消费,国家有关部门唯有下大力气出重拳整治规范旅行社竞争行为、加强监管,同时也要积极回应导游薪酬“短板”问题,制定出台刚性的导游薪酬制度,并确保有效执行,解除其后顾之忧,让其不再为基本生存发愁。

国庆期间,各地除了不文明现象的屡屡曝光,就是走到哪儿都是人山人海的景象,这是导游一年中最忙的时候,对于这个群体的关注也同样不该缺席,毕竟,一个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一个和谐进步的现代社会,也呼唤这些“窗口行业”从业者们发自肺腑的一张张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