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正文

人民日报怒批加班 日夜奔忙基层干部苦不堪言

对于打工一族来说,加班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对此,基层干部更是苦不堪言,不过近日人民日报怒批加班,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要适当的劳逸结合,企业业绩固然重要,但是员工的身心健康更不可忽视,所以长期加班是不可取的。

加班
加班

吃得比猪少,干得比牛多,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一天工作8小时,一周5天班,勤劳的中国人远不止这个数。加班是中国企业的一大特色,想必很多小伙伴对此都苦恼不已,每天加班加到心塞,就连谈个恋爱都没时间。

有效加班能在一定时间内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但如果加班太多以致“过度”,造成的危害或许更大。个人要钻研业务、提高效率,单位在安排工作时,也应统筹考虑,既压担子又减包袱,努力减少被动加班,避免无效加班。

一位朋友在出版社工作,以前,由于活儿多,约稿、组稿、审稿,上班时总也完不成,晚上加班成了常事,一周内难得回家吃一次晚饭,家里人意见很大。最近,朋友改变了工作方式,提高效率,尽量在上班时间完成工作,几周下来,几乎每天都能按时回家,活儿也干得很出色。朋友说:“一家人围在餐桌前吃晚饭的感觉,实在是太棒了!”

回家吃饭,本来是生活中最寻常不过的事。很多人都记得童年时被长辈喊回家吃饭的情景,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身影,饭桌上大碗小碟散发的菜香,是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今天,我们在职场奋力打拼,为理想日夜奔忙,许多人不经意间已经忘了与家人共进晚餐的滋味。按时回家不容易,动辄加班成常态。

大家为什么总在加班?

一是个人工作效率低,活儿干不完。同样一项工作,有的人思路清晰,上手快,有的人找不着感觉,摸不着头脑。如果业务不熟,做事拖沓,上班时间完不成工作,晚上加班就不可避免,甚至“长”在了办公室。

二是单位管理不科学,越干活儿越多。一些单位不重视员工休息权,明明不是急活儿、紧活儿,偏偏要临近下班了才召开会议、布置任务,这种不合理的工作节奏,放大了紧张情绪,加重了加班负担。

三是社会观念有误区,无效加班多。有的单位即使能够按时下班,但由于在不自觉中形成了一种“加班文化”,按时下班似乎成了工作不积极的同义词。明明可以按时下班,偏偏互相比着看谁熬得久、走得晚。这种一味消耗时间、人浮于事的无谓加班,尤其令人反感。

应当承认,有效的加班能在一定时间内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我国周边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腾飞,勤奋的加班文化曾是一个重要因素。

但更要看到,如果加班太多以致“过度”,造成的危害或许更大:频频加班影响家庭幸福,加剧心理压力,由此导致的职业病现象也比较突出。至于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无谓加班,更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毫无益处。严格执行劳动法规定的8小时工作制,让职工快乐生活、体面工作,不仅合乎法律制度,也顺应时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