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正文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强 新增逆周期调节因子好处明显

股城网注: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强。有人认为,央行有意干预汇率,抑制人民币贬值。事实上,引入逆周期因子并非操纵汇率。而新增‘逆周期调节因子’好处是明显的。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强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强

近期,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强,从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最近8个交易日的表现来看,除了在今天和6月9日出现小幅下调外,其余6个均为上调。特别是在6月5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7935,较前一个交易日(6月2日)上调135个基点,创下近期的最强走势。

不过,似乎总有人想出来“搞事情”,明的暗的点名央行,认为调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计算方式、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是中国人民银行“抑制人民币贬值”的手段,并暗示央行有意干预汇率。

很多人可能不太明白这些传言中的含义,说白了,就是央行近期在汇率报价模型中,引入了一个叫做“逆周期因子”的机制,结果在一些有心人的嘴里,这个正常的机制,变成了有意干预汇率。

“干预”之说没有道理

为何要引入“逆周期因子”?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5月26日的公告显示,建议在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增加逆周期因子,主要目的是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使中间价报价更加充分地反映我国经济运行等基本面因素。

由此看来,干预之说毫无道理可言。事实上,引入逆周期因子并非操纵汇率,而是为了让中间价更好地反映经济基本面变化。逆周期因子中“有什么”也并非由央行决定,具体采取何种模型,参数如何设置,由各报价行根据对宏观经济和外汇市场形势的判断自行设定,是一种市场化行为。

这是在“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运行1年多以来,对其所做的微调。去年以来,随着外汇市场的波动,这一中间价形成机制的不足之处也逐步显现。

例如,在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显著回暖,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却非常有限。具体来看,今年1月份至5月份,其他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平均升值3.6%左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却仅仅升值0.96%。在4月份之后人民币汇率走势更是波动收窄,基本保持“横盘”。

从根本上来说,汇率应由经济基本面决定。从具体表现来看,在宏观经济数据向好时,汇率应有明显上升;在宏观经济数据低迷时,汇率则会向下调整。

但2016年以来,我国采取的“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中间价形成机制却不能较好地反映这一变化。当国内经济向好、美元走弱时,人民币汇率应在基本面支撑下走强,但受当前中间价形成机制影响,汇率却面临“涨不上来”的尴尬局面。相反,在经济数据不如预期,美元走强时,人民币汇率更容易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从而使得汇率过度向下调整。

新增逆周期调节因子好处明显

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表示,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可能仍存在一定的顺周期性,容易受到非理性预期的惯性驱使,放大单边市场预期,进而导致市场供求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真”,增大市场汇率超调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

“新增‘逆周期调节因子’好处是明显的。”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高级研究员、曾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的管涛认为,一是有助于缓解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国内经济基本面变化反映不足的问题;二是有助于增强汇率调控的自主性,对冲市场的顺周期波动;三是有助于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形成有涨有跌的上下波动。

但引入逆周期因子并非一劳永逸。管涛表示,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还有更多需要做的功课。他建议加快外汇市场发展,引入风险偏好多元化的交易主体参与汇率形成,适当放宽现货及衍生品外汇交易的实需限制。“只有外汇市场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才有利于资源配置、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

良好经济基本面支撑人民币汇率稳定

从短期来看,美元汇率阶段性走弱,对人民币汇率的这一波走势形成了一定支撑。今年初以来,美元汇率波动向下,在3月份加息以后,依然不涨反跌,同期,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对美元普遍出现了一波反弹,人民币汇率近期的表现有补涨的因素。

中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摆脱单边走势,在双向波动的同时基本稳定,有基本面因素的支撑。年初以来国内经济开局良好,第一季度各项经济指标好于预期。资金流出压力明显减轻,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大幅收窄,储备资产降幅明显收窄。从外汇市场供求情况来看,今年前4个月的结售汇逆差规模也有明显下降,境内外汇供求更趋平衡。另外,随着金融市场出现明显调整,境内外利差扩大,也对汇率形成一定支撑。

人民币汇率出现阶段性小幅升值,对外贸的影响不大。从2015年以来的数据来看,汇率的波动并未对出口形成明显的推动,目前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于加工贸易,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整体产品价格的作用可谓微乎其微。相比于汇率,产业竞争力及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对出口的影响更大。

在资金流动方面,人民币偏强的表现可能会抑制投机性的资本流出。在资本的双向流动中,大部分是投资性的,相对稳定,受汇率波动影响较小。同时,外部因素也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由于经济增长和通胀前景不确定性上升,以及国内政治等因素的影响,美国货币政策收紧速度仍存不确定性。尽管美联储6月加息概率较高,但市场已有充分反映和预期,美元指数此后依然缺乏强劲上行动力;而欧元区经济表现整体稳健,政治不确定性大幅下降,长期趋势或有所上行,也将对美元指数形成压制。

相关新闻:

13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下调6基点报6.7954

6月13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下调6个基点,报6.7954。分析人士指出,近几日,在美元指数有所反弹的情形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相应小幅回调,符合市场预期。目前来看,本周市场的关注焦点集中于美联储议息会议决议,考虑到6月加息预期相对较高,美元指数有可能继续反弹,包括人民币在内的新兴市场货币则将相应承受一定压力,不过一旦加息“靴子”落地,叠加国内基本面的支撑,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人民币汇率仍将持稳运行。

隔夜美元指数跌0.09%,报97.1896,已连续两天在97美元附近震荡。分析称,12日美元兑一篮子主要货币走低,受加拿大央行加息预期升温,目前市场仍在等待美联储周四公布的最新利率决议。

据媒体6月5-8日的调查,43位经济学家认为,除了6月加息之外,美联储今年仍然将再加息两次。第二次在9月,第三次加息预计在12月,然后在第四季度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47%的受访者认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风险大致是平衡的,30%的人认为会风险会降低,23%的人认为风险可能出现上升。3月的调查显示,55%的人认为风险会上升。美联储将于6月13-14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

另外媒报道,美银美林表示,美联储6月极有可能加息,当前市场已对此进行充分计价;焦点将为此次决议的基调,及对今明两年加息步伐的暗示;近期美国经济数据表现良莠不齐,市场预计美联储6月决议立场料鸽派;若利率预期“点阵图”暗示未来加息次数将进一步减少,美元可能续跌。

国内消息面上,财政部周一公布,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073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创年内新低。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51亿元,同比下降3.6%,为去年9月以来首次下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8122亿元,同比增长12%。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915亿元,同比增长9.2%。财政部总结称,5月财政收入增幅较低,主要受相关经济指标增速放缓、减税降费政策效应。

中信建投证券指出,今年以来,央行对汇率的态度发生了变化,降低了对于贬值预期的容忍度。尽管抑制贬值预期,在短期内可能央行需要加大干预力度,对于海外政策变化也要有所应对。但是随着央行的态度逐步被市场认知,市场也会自发的调整自身预期,因此我们认为人民币贬值预期将有所减弱,这有助于在未来美债利率出现大幅提升的情况下,放松中美利差对于国内利率的约束。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7年6月13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7954元,1欧元兑人民币7.6109元,100日元兑人民币6.1820元,1港元兑人民币0.87129元,1英镑兑人民币8.6086元,1澳大利亚元兑人民币5.1300元,1新西兰元兑人民币4.8990元,1新加坡元兑人民币4.9093元,1瑞士法郎兑人民币7.0139元,1加拿大元兑人民币5.1045元,人民币1元兑0.62778马来西亚林吉特,人民币1元兑8.3868俄罗斯卢布,人民币1元兑1.8869南非兰特,人民币1元兑166.08韩元,人民币1元兑0.54050阿联酋迪拉姆,人民币1元兑0.55187沙特里亚尔,人民币1元兑40.3887匈牙利福林,人民币1元兑0.55080波兰兹罗提,人民币1元兑0.9770丹麦克朗,人民币1元兑1.2869瑞典克朗,人民币1元兑1.2465挪威克朗,人民币1元兑0.51739土耳其里拉,人民币1元兑2.6681墨西哥比索。(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