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正文

越南防空指挥系统落后 雷达为中俄提供

最近海外媒体报道了越南防空指挥所的画面,从相关图片来看,这个指挥所的技术水平、作业方式非常落后和原始,让人想起二战时期的防空指挥中心。

虽然这些图片可能反映的只是越南空军备用的指挥所,或者层次较低的指挥所,但是还是可以看到越南防空指挥系统应该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整体战术技术水平较低。

从整个新闻来看,这个越南防空指挥所看不到大屏幕显示系统,几乎所有作业都依靠手工作业来完成,自动化水平非常低,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它配备的时钟似乎是普通的民用时钟,显现它也没有精确的授时系统,很难相信它具备较强的指挥作战能力,这样的指挥所同时处理目标能力有限,反应速度也受到限制,只能同时指挥引导少量的飞机,难以对付大规模、多批次空中打击。

让人想起二战的越南防空指挥所,但其画面出现的雷监控范围居然涵盖了中国。

受到雷达探测能力、无线电视距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部雷达很难完成战区空情态势的掌握,因此可能需要多部雷达才能提供比较完整的战区空情态势,每一部雷达都有自己的时间和坐标,并且每个雷达的探测范围都有一定的重合,以减少遗漏的空域,这样就需要雷达情报指挥中心对每部雷达提供的信息进行统一处理,包括统一时间、坐标、过滤到重复、虚假的目标信息,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空情态势,

最初这些作业程序都是依靠人工来完成的,因此信息获取、处理能力受到限制,所以二战之后,这些工作开始交给计算机来处理,处理过的信息显示在大屏幕之上,这就是各种自动化防空指挥系统,目前先进自动化防空指挥系统已经形成了从目标探测、识别、录取、传递、处理、向防空武器下达命令的全程自动化,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宙斯盾系统,它就实现了从探测到发射导弹的全过程自动化,提高了系统的综合作战能力。

现代化的指挥中心是这个样子

建立一个大范围的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覆盖全部国土的防空自动化系统,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中国空军防空自动化指挥系统“1125”工程从上世纪60年代起步,一直到冷战结束还在进行,之后根据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进行了区域和全境防空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工作。

相比较之下,越南经济技术实力薄弱,综合国力难以支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指挥自动化系统,主要防空雷达都是上世纪5、60年代中国和前苏联提供的型号,自动化水平较低,实际上越南空军主战装备也比较落后,如主战装备主要为米格-21这样的战斗机,也难以配套先进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因此越南空军指挥引导系统长期在比较落后的水平徘徊也就不难理解了。

越南目前主力防空雷达仍旧是上世纪中国及前苏联提供的老式雷达

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越南经济有所发展,引进了一批比较先进的作战飞机、导弹及防空雷达,如苏-27SK/-30MK2V战斗机、S-300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和,其指挥自动化系统水平有所提高,如S-300配套的83М6Е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83М6Е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是在54K6E指挥控制系统基础上加装了1部高性能三坐标战斗雷达64H6E组合而成。

采用雷达、指挥控制、通信三位一体技术,系统探测距离为300公里,能够发现300批目标;跟踪100批目标;指示目标通道数为36个;跟踪目标最大速度为2800m/s;可指挥控制6个C-300营;系统展开时间不大于3分钟;系统反应时间为5分钟,另外也有消息说越南可能会引进欧洲的C-295空中预警机,它的入役将会大大提高越南防空系统对于低空空情的掌握能力,如果能够解决与苏-30的互联互通问题,将会更加有力增强越南的空中作战能力。

此外越南也在努力发展国产防空雷达,如引进白俄罗斯VOSTOK-E雷达的技术,进行了国产化,越方编号VR-01雷达,VOSTOK-E雷达的探测距离可以达到300公里,工作在米波,对于隐身飞机具备较好的探测能力,另外防空雷达网及指挥自动化系统也受到越方的重视,根据相关资料,越方就要求加强对现有型号雷达的改进和提高,实现数字化,以便实现雷达信息采集、处理、分发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不过受到经济技术实力的限制,越方想实现覆盖全境国土防空雷达网及指挥引导系统的现代化可能还一段较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