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正文

摩拜ofo矛盾激化 ofo定位车究竟进度如何?

股城网注:北京共享单车新规出台。其中,新规规定的“车辆要安装卫星定位装置”颇具行业意义,并由此引发摩拜ofo矛盾激化。不过,政策原因在短期内可能并不会对摩拜与ofo的竞争产生决定性影响,二者竞争的主战场仍将停留在市场化层面。

摩拜ofo矛盾激化
摩拜ofo矛盾激化

4月21日,北京市交通委出台了《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导意见》)。

在指导意见中,北京市交通委围绕厂商的准入准出机制、单车总量控制、投放车辆要求、押金等数个关键性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

考虑到北京的政治地位,这一新政颇具指向意义。尤其是多个详细要求的出台,共享单车行业势必将深受影响。其中,新政规定的“车辆要安装卫星定位装置”颇具行业意义,并由此引发摩拜与ofo的数轮口水战。

口水战背后,是摩拜与ofo日益焦灼的竞争。而车辆定位,无疑是其中一个影响最终结局的重要变量。

口水战背后:ofo定位车究竟进度如何?

在《指导意见》出台第一时间,ofo即对之回应称,已与成熟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达成了战略合作,“借助北斗导航定位技术,ofo可进一步优化其电子围栏定位技术,利用定位和大数据技术智能划定虚拟的规范停放区域,实现车辆更精细化的运营管理,规范用户停放行为,并可向政府提报禁停区及推荐停放区的规划方案。”

但这一回应并没有打消业界对于ofo定位车的疑虑。事实上,ofo目前在市面上仍以无定位的单车为主,定位单车并未完全铺开,竞争对手摩拜因此向ofo公开发难。

摩拜在新政回应中表示,“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强制要求行业内所有企业立即召回、全部销毁不具备卫星定位功能的共享单车,保障用户骑行安全,尤其保障12岁以下儿童安全”。

其中,“全部召回”、“全部销毁”的字眼引发了ofo的激烈反应。

4月24日早间,ofo对“摩拜的回应”做出回应称,销毁无定位单车“是在否定公共自行车系统多年来的建设成果,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从遵规守法的角度来说,是法盲,是对规则的无知与蔑视。”

而针对铺开定位车这一核心问题,ofo表示,“正加快量产拥有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北斗智能锁,预计不久后北京市内小黄车的机械锁会全部替换为智能锁。”

值得注意的是,ofo依旧没有在回应中给出定位车的具体投放时间。

接近ofo的人士向腾讯科技表示,早在今年2月,ofo就已开始以一定规模进行定位车的测试工作。在3月底,ofo创始人兼CEO戴威还向腾讯科技展示了定位车的测试版客户端,在该客户端中,北京中关村地带已经有了为数不少可定位显示的小黄车。从其解决方案来看,一车辆自身是搭载GPS等定位系统,二是通过手机App的定位系统。

不过,截至发稿,这一定位系统依旧在测试中,并未向市场大规模投放,其定位车的总量和覆盖范围ofo也未曾对外公布。

除了与北斗导航在定位上的合作,ofo同时还在围绕智能锁推进与华为的合作。据介绍,在该智能锁中,中国电信将为ofo提供无线网络资源,华为将为ofo提供NB-IoT物联网芯片,并提供网络技术支持。据了解,这一智能锁也将自带定位功能。

但这一解决方案同样无法在短时间上线。ofo方面表示,配有该智能锁的车辆将在今年下半年集中投放,并成为今年下半年的主力投放车型。

由此可见,虽然有北斗导航和华为的帮助,但ofo在短期之内尚无法将定位车全部铺开;根据其公开信息,完全铺开极有可能还需半年左右的时间。

定位是事关结局的关键

这无疑让ofo身处被动。随着共享单车的竞争日益焦灼,定位也变得日益重要,这已经体现在多个层面。

在运营层面,由于缺乏定位,ofo当前主要的运营策略还是一个师傅负责一个片区,包括找车在内的运营均由其负责。按照一个师傅可负责1000辆车计算,250万辆车就需要2000多位师傅。

虽然ofo正试着将这部分工作外包给第三方劳务公司,包括运营师傅的工资、调度均由劳务公司统一结算,但更为高效的手段尚未推出。

这与一开始坚持安装GPS的摩拜形成了鲜明对比。

得益于定位系统,摩拜不仅在找车环节上愈加有目标性,近期还上线了旨在调动用户帮忙调度的“红包车”。根据摩拜方面的介绍,摩拜通过后台大数据将一些相对冷门区域的车辆进行红包标记,用户对之骑行后将获得现金红包奖励,而摩拜也一定程度上省去了人力调度。

这一举措可谓一举两得,一方面提升了用户积极性,调度成本必定将会有所下降;只是这种下降幅度会有多少,当前还不好说。

“红包车往往距离较远、用起来不方便,与共享单车的需求是相悖的,在尝鲜期过后,可能使用人数会迎来一定下滑”,一位公共自行车行业人士担忧。

但无论如何,这一基于位置与后台大数据的尝试,已经在将行业往好的方向引导。后续,基于位置的想象空间很有可能还会越来越大,诸如将“红包车”用于营销层面、放入商户的优惠券等,很有可能会有不少商户会买账。

“共享单车拥有很大的用户基数,加上需求是刚需,肯定会被扩展到商业层面”,上述从业人士称。

更大的问题还在于政策层面。此前上海市质监局还组织上海自行车行业协会、国内共享单车主要产地自行车行业协会共同拟订了一份《共享自行车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稿要求共享单车必须具备GPS定位系统,仅这一项,就足以将ofo平台的大部分车辆拒之门外。

不过,这一意见稿当前并不具备法律效应,尚属于行业自治条约性质。但在上周北京推出的《指导意见》中,这一规定同样被写入条约,与上海的规范不同,由北京市交通委出台的《指导意见》行政意味更浓。

这一系列具有行业指向意义的规定推出,极有可能意味着定位将在全国范围被写入规定。这对于ofo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市场会因此洗牌吗?

但这一系列政策是否会最终影响到市场,同样值得商榷。

腾讯科技了解到,《指导意见》虽然具有一定的行政意义,但并不是一定会强制实施。相关法律专家向腾讯科技解释,比起“决定”、“通知”等文件,“指导意见”往往具备更大的妥协空间。

具体而言,“指导意见”往往针对某个行业相关的各级机关、相关企业做总的统筹,但大多不会对具体执行细节作出规定。诸如在本次的《指导意见》中,北京市交通委明确表示,对于该意见,“各相关部门根据职责负责解释”-----这相当于将诸多权力里下放到了协同机构。

腾讯科技了解到,此次《指导意见》的协同单位包括市规划国土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城市管理委、市工商局、城管执法局、首都精神文明办、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等众多部门;如此多而复杂的部门协同,以及颇为宽泛的指导意见细则,几乎决定了此次《指导意见》很难短时间内执行摩拜所说“对不符合要求的车辆进行强制召回”。

况且,在本次《指导意见》中,对于实施前的车辆,也并未做出明确规定。一家共享单车厂商相关负责人向腾讯科技透露,近日北京市交通委约谈的主基调是“鼓励发展”,对接下来的市场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没有太强的火药味。

从时间上看,《指导意见》的公示时间是2017年4月21日至5月4日,从文件正式发布起实施,这意味着最早5月,相关共享单车厂商需要在北京参考《指导意见》进行投放。

可以看出,《指导意见》比起一些颇为严肃的行政命令,更为缓和。这将为正加速推进定位车投放的ofo提供一定的缓冲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ofo与政府之间密切的关系,也将起到重要作用。此前ofo与北斗导航的合作中,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北京市经信委、天津市工信委和河北省工信厅等政府部门均出席了发布会。戴威还向腾讯科技介绍,ofo将成为京津冀一体化交通建设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政策原因在短期内可能并不会对摩拜与ofo的竞争产生决定性影响,二者竞争的主战场仍将停留在市场化层面。

不过,考虑到定位对市场竞争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当前ofo的最大短板之一,ofo自身对定位车的铺开速度,很有可能将直接决定这场战役的未来。

相关新闻:

摩拜与ofo合并是大概率事件

共享单车的火拼,终于在摩拜一周岁这天变得更加白热化。

像是故意“截胡”,ofo在这天一早对外宣布拿到D+轮战略投资,而它送给摩拜的生日祝福不像祝福,更像“战书”。很快,摩拜不仅抓着ofo非智能锁的问题隔空斗图回应,还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强制要求行业内所有企业立即召回、全部销毁不具备卫星定位功能的共享单车。

友商打架,背后都是套路。

不信你看,多少友商都是在资本激战、市场竞争胜负难分时背地里谈判、博弈,最后从殊途走到合并。

这简直就是专车大战的翻版。

在滴滴合并优步中国之前,它最大的竞争对手还是快的打车,当时的滴滴还叫“嘀嘀”,两家补贴激战正酣时,快的称永远高对手1块,嘀嘀随即把补贴升至最高20块。但最终,恶性的大规模持续烧钱的竞争不可持续,加上双方所有投资人都共同强烈地期望合并,从而避免更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嘀嘀和快的在一起了。

从PR、广告投放到疯狂的补贴抢占用户,滴滴和优步也曾打得不可开交。直到滴滴合并优步中国后,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感慨,“和平是打出来的,不是谈出来的!”而且谈和的筹码越来越高,“去年是7亿美元,今年是70亿美元。没有这些筹码连谈合的资格都没有。”

如果远一点看,这又像极了五、六年前视频行业打得不可开交的土豆、优酷。

2011年底,在当时土豆召开的一场维权发布会上,站在媒体前面的土豆网高层手握尖锥,用力戳破了写有“盗版”字样、代表优酷网的蓝色、粉色气球,宣布向优酷提出1.5亿元人民币的侵权赔偿,还称要向有关部门申诉及举报,甚至要求对优酷进行列入黑名单乃至取消经营资格等处理。

3个月后,优酷和土豆突然合并。不过,视频行业的竞争并没有因为第一阵营的两家巨头合并而结束,至于今天版权大战越发水涨船高,也没几家实现盈利,又是后话。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前有优酷、土豆大战,后有滴滴、优步,中间还有58同城与赶集、美团与大众点评、携程与去哪儿等合并案“接力”,加上资本的较量与妥协,现在,互联网界已经可以淡定地面对任何一场看似不可能的合并。

如果再回到共享单车领域,和之前那些故事类似:当持续的烧钱大战不断加重投资者负担,对于平台而言,大部分的资金都花在降低价格补贴甚至倒贴用户上,而服务水平仍有待提升,同时商业模式也并不明朗,行业无法良性发展……摩拜和ofo“在一起”至少是个“大概率”事件。

此前,双方已经在融资金额、单车投放量、入驻城市、活跃用户、补贴等领域较量过几个回合;而不同维度的互联网数据再一次让大家都成了“行业第一”。

可以说,在经历了越来越多的巨头合并和资本寒冬之后,共享单车几乎成了去年唯一的“风口”。但当支撑中国互联网走到今天的资本越来越演变成一场烧钱游戏,互联网创业者的较量最后变成了资本的较量,当创业时的理想、情怀和靠资本堆起的数字一起裹挟前行,“巨婴”互联网正在让这个本来充满不确定性也充满无限可能的行业变得越来越有些乏味了。(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