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正文

中国是第一肺癌大国 雾霾会损伤人类肺部

肺是人体最脆弱的器官,却在接受着最严峻的考验。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发布的《全球疾病负担》评估报告显示,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是威胁发展中国家的首要疾病之一。如今,这一趋势并未缓解,保肺护肺工作容不得丝毫懈怠。

世界第一肺癌大国

肺很勤劳,每天要过滤成人2万多次呼吸的气体,充当人体与外界交流的最大关口。但肺的自我防御能力有限,一旦吸入的细菌、病毒、真菌等损害了肺功能,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雾霾会损伤肺部
雾霾会损伤肺部

相比较其他国家,我国的肺病形势让人揪心。最近,某跨国药企公布数据显示,在中国,其呼吸类药物销售增长率逾三成,远远高于全球其他市场。2014年底,《柳叶刀》杂志发布一项全球研究结果,在中国最致命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病排名第三。英国《自然》杂志更是刊文预测,2030年后,中国每年会有300万人死于慢性肺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及农村城镇化、城市现代化、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我国肺癌发病率正在以每年26.9%的速度增长,高居恶性肿瘤首位。2015年中国癌症中心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肺癌新发病例73.3万、死亡病例61万,分别占癌症总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的17.1%和21.1%。这一曾被认为是老人癌症的疾病,呈现出了年轻化趋势;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也在逐年缩小。世界第一肺癌大国已成现实。

“三霾”种下健康隐患

新年伊始就袭击全国大片区域的中重度雾霾,再次唤起了人们对保肺护肺的重视。但损伤肺部、造成肺病高发的隐患不只有室外的雾霾,还有室内烟霾和心中阴霾。

雾霾中最具危害性的无疑是PM2.5(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细颗粒物)。它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泡组织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近年来,在大部分北方城市的冬季,PM2.5超标状况频发。北京大学统计科学中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共同完成的一项关于北京过去5年(2010~2015)雾霾污染数据的调查表明,北京每年优良天气仅有约83天,占比23%。抵抗力较弱的人,在重污染环境中呆一两天,可能就会引发或加重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过敏等疾病。临床发现,雾霾严重时,呼吸科病人会大幅增加。

烟霾主要包括烟草烟雾、厨房油烟、室内烧烤烟雾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烟草烟雾。数据表明,每10名死于肺癌的患者中,7个是资深烟民;长期大量吸烟,患肺癌几率是不吸烟者的10~20倍;每天吸烟20支以上,连续吸烟超过20年,吸烟指数超过400,就是肺癌高发人群。除一手烟外,研究发现,二手烟中的颗粒物直径小于2.5微米,仅为0.35~0.45微米,更容易进入肺泡和血液,从而威胁健康,据统计,全球每年有60万人因暴露二手烟而死亡;吸烟后,留在空气、皮肤、毛发、衣物、沙发、地毯等中的三手烟,也会成为伤肺元凶。对国人来说,因中国式烹调产生的厨房油烟而造成的肺损伤,远比西方国家严重。煎炒烹炸或室内烧烤等中餐常用烹饪方式,可产生大量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强致癌物苯并芘的烟雾,且会让室内PM2.5飙升。有人检测发现,炒菜时,PM2.5数值可快速升至200以上。

心霾指的是偏执性格或坏情绪。情绪与抵抗力免疫力密切相关,积极乐观的人,身体各系统运转正常,能有效抵抗“外敌入侵”;反之,就会严重影响免疫功能。长期爱生闷气的人也被称为拥有“癌性格”。

防“三霾”需要综合治理

“三霾”是社会问题,防“三霾”需综合治理,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努力。

政府首先要亟待解决的是大气污染防治和控烟立法。近几年,国家连续颁布法律为治理空气污染做出了中长期规划,并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具体要求,希望各级环保部门加大对工业废气排放、城市汽车尾气和建筑工地扬尘的监管;2016年,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止吸烟被列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但能否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切实做到警示图形上烟盒包装,全面禁止烟草广告,并运用价格、税收、法律等手段提高控烟成效,逐步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全面禁烟还需要未来检验。

全社会要重视并做好控烟与肺病防治科普宣传,营造控烟、减排的社会氛围,相关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要加快PM2.5与相关疾病流行趋势和发病机制研究步伐,开展雾霾频发地区相关数据科学调研,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个人要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做起。吸烟者尽早戒烟,不要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吸烟,不吸烟者要勇于拒绝二手烟和三手烟;已吸烟超过20年或每天吸烟超过2包的烟民每年要定期做胸部低剂量CT检查;做菜少煎炸、爆炒,降低炒菜油温,多用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玉米油、葵花籽油等;烹饪时保证良好通风,烹调全过程始终开启抽油烟机;每周至少少开一天车,雾霾天减少户外运动,出门带好专业口罩;肺怕生“小病”,感冒后一定及时治疗;无论发生什么,学着让自己看开看淡,扫清心霾。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支修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