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礼:疫情防控倒逼保险行业服务加快转型升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被提至空前高度。作为公共卫生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业在降低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对家庭经济稳定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影响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保险业带来哪些启示与机遇?保险业如何在做好社会风险管理“压舱石”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接受上海证券报独家专访时表示:“保险可以将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可能对家庭经济稳定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影响作为管理重点,围绕与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风险高度相关的行业和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发和完善产品和服务。”
当好社会风险管理压舱石
上证报:结合疫情中的表现,保险业可以在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中发挥哪些作用?
周延礼:近年来,保险业利用互联网医疗技术,通过“保险+”模式,积极参与全社会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问诊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保险业通过与医疗和卫生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新型传染病风险识别和管理的研究,并通过“保险+”模式和“互联网+”平台,积极参与全社会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问诊治疗,缓解了医疗资源紧张的矛盾,得到了客户和社会的充分肯定。
此次疫情促进保险机构向线上化转型,促进健康险行业长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保险科技助力健康险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打造健康险新生态,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
此外,健康险公司实现从单一的理赔支付向主动的健康管理的角色转变,通过应用互联网医院、在线诊疗、健康综合管理平台等智能健康管理手段,实施积极的健康干预,为疫情后复工复产做好人员健康保障。
上证报:此次疫情给保险业带来哪些影响,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周延礼:在此次疫情期间,很多行业面临生产经营上的困难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保险业也深受影响,对一些上市保险公司一季度基本面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线下业务遭受不小打击。但这次疫情对保险业务直接造成的扰动甚至冲击是短暂的,不会改变保险行业整体持续增长的趋势。
疫情发生以来,保险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一是引导营销队伍通过线上平台办理业务,保障疫情期间各项业务正常开展;二是借助线上平台完成在线投保、接收电子保单即时获得保障、借助在线回执完成保单签收;三是进一步简化理赔程序,增加线上理赔,通过保险APP、客服电话、微信服务号等全天候提供保险服务。
在传统线下渠道受阻的情况下,互联网渠道赢来弯道超车的机会。目前,一些短期险和互联网的融合已形成较好的运营模式,相信随着金融业务的逐步线上化,提供信息技术支持的金融科技、保险科技也将迎来新发展。
此外,疫情防控倒逼保险行业服务加快转型升级。受疫情影响,保险公司线下销售受阻,新单营销暂时承压,保险公司业绩和增员计划也被打乱,但可以倒逼保险公司加大科技转型力度,加快保险科技应用,长期看有利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此外,公众忧患意识增强,对健康险的需求增大,投保的意向更强,长期看有利于健康险和责任险的快速发展。
若保险公司把握发展契机,在健康险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生态建设等方面着力,将是这场危机中的最大“机遇”。
提升农险政策支持力度
上证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有了实质性提高,如何加快实现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周延礼:我国的农险业务在全球排名第二,切实贯彻了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保费补贴和奖补政策支持下,我国农业保险稳步发展,发挥了支农惠农的重要作用,不过我国农业保险财政支持政策仍存在政策支持力度有待提升、政策支持差异化不明显、部分地区财政补贴资金不到位等问题。
为进一步实现《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所提出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我提三点建议:一是继续提升政策支持力度。逐步调整现行以直接补贴为主的支农政策,充分利用农业保险作为WTO协定的“绿箱”政策范畴,加大对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力度,增加保险的种类,扩大保险责任,将部分地区的优势品种也纳入补贴范围,从而提高保障程度,支持农业生产。二是大力支持和推广以奖代补政策。为因地因时制宜,满足更多农户的风险保障需求,奖补政策可在地方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将更多的农险品种纳入补贴范围。试点结束后应适时总结经验,推向全国,促进农业保险改革发展,助力农民增收。三是尽快实现差异化补贴,降低地方政府负担。中央财政补贴可酌情向重要农产品、粮食生产功能区、深度贫困地区、产粮大省及规模化经营的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倾斜,实现农业保险应保尽保,促进农业保险进一步发挥功能作用。
让保险业插上科技“翅膀”
上证报:疫情倒逼保险业加大了互联网和保险科技的应用,但科技应用不应只是一时兴起,而应该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保险+科技”还有哪些路要走?
周延礼:保险机构应继续增加科技投入,加强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传统业务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人工替代率和业务智能化水平,从而增强应对各类突发经营风险的能力。
首先,采用新技术为核心业务系统“插上翅膀”。保险业可广泛采用区块链的分布式技术、分库分表和微服务技术,满足线上业务承载需求,尽可能提高产品快速上线的能力,并加以迭代优化迅速抢占市场。
其次,广泛应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搭建统一集中的数据中台。很多中小型保险公司数据集中度很弱,在经营分析中也不能实时看到各项经营数据,对企业经营和风险管控非常不利。应依托大数据优势和云计算技术,建设保险业数据中台,打通公司内部各个系统之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的统一性,完成面向C端客户的服务。
最后,政府管理部门应制定行业标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给予适当的试错空间,促进金融科技发展,加快推进各地“监管沙盒”落地,降低合规不确定性带来的成本,引入金融科技力量,促进产品创新;加快与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建立行业级的医疗数据共享和更新机制,打破医疗数据的“信息孤岛”,更好地指导和规范商业保险公司与各地基本医保、医疗机构就医信息进行系统对接,实现信息交流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