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析 正文

产品规模过小 知名私募出现净值大幅回撤

近期,部分知名私募旗下产品出现蹊跷回撤,在相关公司的大多数产品仍保持正收益的同时,却有个别产品短期内净值跌幅达20%以上。这一蹊跷现象背后,到底是什么问题?

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

据调查,一些私募产品蹊跷回撤的主要原因是其规模过小,因托管等合作方提取固定费用,对其净值造成冲击。有的私募产品规模甚至小到仅有一两百万元,提取固定费用等对净值影响很大。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考虑,亟需为私募产品设立存续规模下限。

一位私募从业人员告诉记者,该公司管理的1只产品净值近期也大幅回撤,但问题并非出在投资上,而是产品规模太小。在托管方提取账户管理费后,导致产品净值大幅回撤。

据悉,部分私募产品年度账户管理费为数十万元,对一只“超迷你”私募产品来说,提取账户管理费必然带来净值大幅回撤。

其实,私募频发新产品,也可能存在规模偏小的问题。私募排排网统计显示,截至4月底,今年以来共发行4671只私募产品,其中股票型基金2871只。有私募市场发行人员表示,客户从心理上更偏爱新产品,但很多新成立的私募产品规模其实非常小,有的仅几百万元。如果再遭遇客户赎回,则可能变成“迷你产品”,而合作方固定的账户管理费将成为该类产品的明显负担。

业内人士建议,私募产品应“买新不如买旧”。如果看好哪家私募机构,与其申购新产品,不如申购业绩稳定的老产品。业绩稳定的老产品一般都有一定的规模,管理费难以对净值造成冲击。

事实上,公募基金就一直有最低存续规模限制。按相关规定,公募基金合同生效后,如连续2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基金管理人应在定期报告中予以披露;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应采取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措施。

分析人士认为,公募基金因涉及投资人众多,其运作更严格,私募基金很难比照公募基金运行,但私募基金既然也是基于信托责任,就背负受托人的信任。受人之托,替人理财,那就不仅要在投资方面兢兢业业,也应在产品运行方面自觉维护客户利益,克服单纯做大规模的冲动。应当为私募产品设立最低存续规模,防止因产品规模过小而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